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秦可卿病重,贾家经常走动的几个太医都“束手无策”。每个人一个说法,也无法确诊,更无法用药。好在危急关头冯紫英上门举荐了自己曾经的老师张友士。
张友士不是职业医生,当时进京不过是给儿子捐官。冯紫英搞不定来贾府求助,适逢其会推荐了张友士。双方一个为捐官,一个为治病,互惠互利。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文章插图
秦可卿吃了张友士的药好没好,原文并没有明说。反而直接写了秦可卿暴毙,似乎没治好。
但从秦可卿的死亡时间来看,张友士给她治病是头年十月左右。当时说要能挺过冬天,到第二年春分也就好了。
秦可卿不但挺过了春分,更是到了第二年九月才死。她死后的五七正五日,贾琏派小厮昭儿回来,禀告林如海九月初三巳时去世。
【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算上昭儿路上耽搁,可知秦可卿与林如海大概在一天去世,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巳时,她则是九月初三亥时。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文章插图
林如海和秦可卿之死,作为贾家灭亡的重要伏笔,时辰和日期含义深刻,之前解读颇多,这里不论。
秦可卿的死亡真相通过判词图画清楚揭示是天香楼悬梁自尽,不是病死。也证明张友士确实医术高明,将她治好了。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其实给秦可卿看病时他并不是太医,只是冯紫英世交的儒医。
太医是太医院医生的称谓,张友士当时并不是。虽然从宋代以后民间有将医术高明者敬称为“太医”之说。但后文晴雯生病时,却有婆子说了贾家行走的几个太医的情况。
(第五十一回)婆子笑道:“王太医和张太医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人新来了一次,须得给他一两银子去。”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文章插图
张太医有可能不是张友士,但也有可能是张友士,否则没必要如此巧合。曹雪芹大可以随便取个姓名。
如果张太医就是张友士,证明他治好秦可卿的病,贾珍推崇其能,将他引荐去了太医院。他本是进京为儿子捐官,也是个名利心之人,能进太医院结交达官显贵自然愿意。一切也都说得通。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要说一个问题。张友士既然医术高明能治好秦可卿,为什么不给林黛玉看病?这件事还真有一说。
林黛玉从小身体不好药石罔效。从她来贾府,贾母就操心她的病情,一直由王太医负责诊病、用药。
期间王夫人给换个一次鲍太医,结果医术不怎么样,贾母就又给换了回来。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文章插图
按说张太医医术高明,一定也会替林黛玉诊病,但却从来不见提起,林黛玉还是一直吃王太医的药。这里有几个原因不能忽视。
一,张友士给秦可卿治病,是为了给儿子捐官,有所求贾府。当时他与太医们不认识,不怕得罪人。可以发挥出最好的医术,下最恰当的药方,救命为主。就算秦可卿病好后有什么后遗症,也不用他负责。
王太医等人“看不明白”秦可卿的病,不是治不了,而是怕担责任。秦可卿的病与香菱的血竭之症类似,就算治好了想怀孕也难。
如果秦可卿病好后不能怀孕,嫡长孙媳妇关系重大,他们还要被贾家刁难,一个不好丢了饭碗和名誉,甚至家破人亡,还不如让秦可卿死了。
贾母$张太医能治好秦可卿,却不救林黛玉,有些话他说不出口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