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连陈宝国都来跑龙套,又一部现象级电视剧,总导演郑晓龙让人意外( 二 )


比如《默默无闻张富清》采用了回忆录的方式 , 前四集讲述他在地方基层工作的事迹 , 后两集通过老人回忆的口吻 , 讲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 这样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 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
比如《申纪兰的提案》把重点落在了“提案”这两个字上 , 清楚明白地告诉观众她作为劳动能手和人民代表干了哪些事儿 , 看完之后 , 很多观众了解到 , 原来男女“同工同酬”是她最先提出来的 。
其次 , 细节决定成败 , 片头80秒的创意设计功不可没 。
一个往往会被观众忽视的片头 , 却成为了贯穿全剧8个故事的桥梁 , 不仅让很多观众瞬间泪目 , 也让大家不由得拍案叫绝 。
作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 , 而且是真人真事 , 最担忧的问题就是观众无法将演员和现实中真实的人物对应上 , 一出戏自然这剧也就很难看下去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郑晓龙导演在拍摄《屠呦呦的礼物》时产生了演员从远处的共和国勋章里面走出来 , 然后变化成真实功勋人物的片头想法 。
这样一来 , 不仅可以帮助观众在视觉上拉近演员和真实人物的关系 , 而且在心理上给观众明确强调 , 这是电视剧 , 演员不是功勋 , 他们只是饰演功勋 。
这样独特的片头设计 , 在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中从未有过 , 既简明扼要地在观众心中搭建了情感桥梁 , 又不失庄重感 。
而实现这一创意的想法 , 便是日复一日的抠细节了 。
演员从勋章中走出来容易实现 , 最难的是过渡成为真实的功勋人物这一部分 。
功勋们年事已高 , 拍摄时于敏先生已经去世 , 还有人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 , 所以他们只能找来当时授勋时的高清照片 , 从零开始重新建模 。
他们经过了人物建模以及过渡阶段的无数次细节调整 , 不仅在80秒内顺利完成八位功勋人物的过渡 , 并且和背景音乐的节奏严丝合缝 。
这样的细节至上 , 也给这部剧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
首播当日 , 很多人被这个片头惊艳震撼 , 不少人抑制不住流泪 , 有观众留言:“没想到这个片头就把我看哭了” ,
“看到袁隆平爷爷走近的时候瞬间泪目 。 ”
最后 , 用平视的眼光去诠释功勋人物 , 让观众感同身受 。
聚焦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 , 不平凡中的平凡”是总导演郑晓龙为电视剧《功勋》确定的创作思路 。
这样贴近功勋人物日常生活的拍摄角度给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 。
而要做到“平视的眼光” , 第一步就是精雕细琢的真实场景还原 。
剧中屠呦呦的实验室 , 小到书本、试管、笔记本 , 都全力还原当年屠呦呦实验室的真实情况;
张富清家中场景都是一比一还原 , 连一根针都不忽略;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的年代质感 , 他们把建筑物一遍遍地做旧;
将袁隆平任教的安江农学院复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样子 , 在视觉上使观众产生信任感 , 并且沉浸到那个年代中 。
第二步就是唤起情感共鸣 。
剧中围绕着八位功勋人物 , 有着很多情感诠释的突破口 , 例如父母亲情、战友情、同事情等等 。
在《屠呦呦的礼物》中 , 屠呦呦丈夫对她始终如一的理解和支持令人感动 , 屠呦呦的父母对她的嘴硬心软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在《能文能武李延年》中 , 李延年对战友们的信任及引导让人获益颇丰 , 还有战士们坚决执行任务的毅力和信念令人动容 。 例如一名小战士李源 , 为了保护大部队潜伏 , 自己被炸伤了依旧踩雷两小时一动不动 , 最终他为了避免更多流血牺牲 , 自己引爆了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