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深娱 张爱玲被拍成了骆驼祥子?电影《第一炉香》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 )



俞飞鸿和马思纯剧照
这便是张爱玲 。 文如其人 , 她笔下的故事 , 有她自己和时代的悲剧剪影 。 而电影《第一炉香》的宣传营销 , 走的却是青春疼痛风 。
你看看马思纯对葛薇龙的理解——“因为爱 , 不是一个人的卑微 , 而是两个人的勇敢 。 ”
……
格局小了 。
时代|深娱 张爱玲被拍成了骆驼祥子?电影《第一炉香》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文章图片

马思纯微博发的读后感
这种土味营销背后是什么?是大家对短视频时代简单粗暴眼球效应的折射 , 也是对公众审美口味单一化、扁平化预判的反噬 。
错位的理解
时代|深娱 张爱玲被拍成了骆驼祥子?电影《第一炉香》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文章图片

《第一炉香》的口碑翻车 , 也源于导演和编剧对于原著理解的错位 。
没有认真研读过张爱玲原著的演员 , 是无法演出张爱玲笔下人物的韵味的 。 就算认真研读 , 也要考虑自己的气质是否符合其中的角色 , 这才是一种尊重 。
马思纯写了一篇《第一炉香》的观后感 , 重点是“爱而不得” , 这更像是她本身的人生感悟 。 她和那些一路从底层做起 , 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姐妹们不一样 。 一个家境优越 , 从资源上讲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女演员 , 的确会觉得恋爱大过天 。 这点从马思纯几段恋爱中就能看出来 。 而葛薇龙的堕落却不光是因为爱情 , 也是屈服于自己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欲望 , 这种悲剧色彩是女性被当时那个时代和环境压迫的反映 , 和电影中“爱而不得”的哀愁是两个路子 。
作家格非认为 , 对于张爱玲的讨论要聚焦于“为什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出现张爱玲这样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要产生出一个隔绝的、孤决意义上的个体是需要很多条件的 。 但是到了张爱玲时代 , 她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 , 从小接受了不错的文史教育 , 而偏偏家庭又给你带来非常多负面的东西 。 这种种条件造成了张爱玲自我意识的苏醒 。 ”
王安忆在采访中谈到许鞍华对《第一炉香》的设想时说——“我就想拍一部爱情片 , 我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 , 从来没有好好地爱过 , 你要让我爱一次 。 ”换句话说 , 其实导演和演员 , 对《第一炉香》的理解是爱 。 而张爱玲 , 写的恰恰是爱的虚无和幻灭 。
(图源:剧照、预告片截图、豆瓣微博评论截图)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