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一分钟了解苏轼
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_有关苏轼的故事有哪些】一分钟了解苏轼
苏轼的爱国故事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 , 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 , 辽使佩服至极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 ,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轶事典故
在黄州时苏轼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 , 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 。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 。
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 , 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苏轼小时候的故事1、触动心灵的书籍
苏轼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进京赶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 。母亲给予苏轼的教诲,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苏轼小时候很喜欢读《后汉书》 。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 。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 。
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常有的,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 。许多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 。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伏;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 。当时学者与太学生,在朝廷圣旨颁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 。
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 。苏轼的母亲经常以范滂为榜样来教育苏轼 。每当母亲讲起范滂的时候,苏轼便会问道:“娘,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兴不过了!”
2、鸟巢
诗人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 。这个私塾不算?。?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 。诗人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 。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 。平时 , 诗人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 。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 。
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诗人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 。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诗人苏轼家的庭院去 , 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 , 诗人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 , 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 。
诗人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
3、砚台
那时候 , 诗人苏轼的叔叔已经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员在经过眉山镇的时候,都要到苏家拜访 。每次有官员的时候,家里都会忙乱一阵,使女们光着脚各处跑 , 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准备筵席待客 。诗人苏轼这时候也常常会帮忙,挥汗如雨地体会着劳动的快乐 。
诗人苏轼和堂兄妹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菜园中掘土 。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 。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诗人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道:“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
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 。”诗人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 。”
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暗暗惊喜诗人苏轼小小年纪竟如此心思细腻,遂找来工匠 , 将石板打成一块砚台送给诗人苏轼,诗人苏轼一直把这个砚台带在身边,陪伴他度过金色的少年时光 。
文章插图
4、幼年写诗
诗人苏轼1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 。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有两句是这样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 , 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 , 假装已死 , 等人把瓮倒在地上 , 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 。诗人苏轼能写出这样的篇章与他平时兴趣广泛,热爱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 。
5、“苏式”背书的好方法
苏轼11岁时便开始认真准备起了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 , 经典古籍必须熟读以至全篇能背诵 。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 。肯发奋努力学习的学生能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 。
背书时不仅要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辞也不可忽略,因为作文章用的词汇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一件艰难而费力的苦事 。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 。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轼读书时也用这种方法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样的用功方法,对苏轼的将来大有好处 , 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时,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
他决不会茫然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引用判例一般 。再者,在抄书之时,苏轼也会利用机会练习书法 。苏轼的书法成就在历史上是很高的 , 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
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他的字的特征是外形左低右高,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 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经惊天动地了 。由此 , 苏轼的书法成就被列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首 。苏轼的故事1、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 , 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 , 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 , 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 , 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2、雷州西湖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 , 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 , 苏城游趣尚浓 , “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
3、美食大家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 , 太湖泛滥 。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 。
杭州百姓感谢他 。过年时 , 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
4、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 , 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 。
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 , “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 。”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
文章插图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 , 他广泛阅读诗书 , 博通经史 , 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 , 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 , 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有哪些故事1、巧骂贪官
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 , 有一次微服出访 , 到了处州府 , 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 , 各位看怎么样?”
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 。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
苏东坡刚一念完 , 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
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
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 , 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 。”王笔无言以对 。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 , 询问苏东坡的身份后,他们心中暗暗叫苦 。
2、考官出题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 。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
一天清早 , 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
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 。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 , 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 , 佩服佩服!”
文章插图
3、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 , 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 。
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 , “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
4、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 , 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 。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 。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的许多师友 。
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 。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
5、痛骂和尚
一天 , 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 。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苏东坡提笔在手 。
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那住持喜不自胜 , 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人见了,都捧腹大笑 。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是:秃驴 。有关苏轼的故事有哪些1、巧骂贪官
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 , 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
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硕际翘肮?。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 , 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 。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 , “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
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
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 。”王笔无言以对 。杨贵这时才看出这位客人有来头,询问苏东坡的身份后,他们心中暗暗叫苦 。
2、佛与牛粪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共同打坐悟禅,时间过了很久 , 佛印突然对苏东坡说道:“我看你的坐姿,非常像佛 。”苏东坡听闻后满心欢喜,但是苏东坡想超越佛印,就对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就像牛粪一样 。”
佛印听闻却后面不改色 , 仅仅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苏东坡回去后就把事情告诉了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兄长你输了!”问:苏东坡输在哪了?
3、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 [58]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 , 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
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 , 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
文章插图
4、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 。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 。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
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
5、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 , 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 , 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
- 苏轼的水调歌头_《水调歌头》的全诗
- 苏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的原文
- 苏轼写的诗_苏轼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_苏菲的世界 电影观后感
- 苏联歌曲山楂树_苏联歌曲山楂树配个前奏,d自然小调的。
- 苏童妻妾成群_1. 请结合作品分析苏童 妻妾成群 中的颂莲形象及其...
- 苏武牧羊简谱_谁有京剧苏武牧羊的简谱,最好是马连良的!谢谢了!
- 苏武牧羊的故事_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有什么启示
- arrange的用法和短语 arrange怎么用
- gcse和igcse的区别 gcse和igcse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