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主要内容概括 简洁主要内容: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 。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 。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 。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 , 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 , 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 , 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
本文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 , 换取救兵 , 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 , 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怎样说服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时期刘向等人所著的《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循循善诱而救赵于水火 。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 。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分析如下:
1、察言观色 , 避其锋芒 。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 , 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
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释义: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
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批逆龙鳞,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 。先问太后饮食住行 , 接着请托儿子舒祺,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 , 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
2、关心问候,缓和气氛 。
面对怒气冲冲、盛气凌人的赵太后,首要的问题是让她能够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给人以劝说的契机,从而引起她谈话的兴趣,一步步进入正题 。触龙拜见太后并不难,但见到太后谈什么却很关键 。话不投机,三言两语也许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
【触龙说赵太后_触龙说赵太后句式】因此,触龙反复揣摩太后的心理,选择了老年人都共同关心的饮食起居话题,先从自己脚有毛?。ㄒ残硎羌俚模⒉荒芸熳咛钙?nbsp;, 以己推人,关心起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而然,合乎情理 。
别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问候 , 老年人同病相怜的真实的感受,让赵太后冰冷的内心有了一丝的感动,她无法拒绝触龙提出的问题 , 于是“色少解(释义: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和触龙交谈了起来 。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 , 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
3、大话家常 , 拉近距离 。
触龙和太后接上了话 , 此时还不能步入正题 , 因为谈话才刚刚开始,太后也只是“色少解”,此时如果谈及人质问题,太后马上会翻脸不认人 , 必定会唾触龙满面 。
但谁都知道,触龙晋见太后不可能只是为了问寒问暖,谈话还要继续,怎样才能让谈话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自然会引到人质问题上呢?触龙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请安排孩子 。
自己虽然脚有毛病 , 太后虽然怒气冲冲,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进宫求见太后 , 这是非常自然的 。因此,触龙和太后谈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谈话得以继续 , 事情向着触龙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 。
4、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
应当说,触龙问候起居、关心孩子,都切中了赵太后的心理,但最能打动赵太后的恐怕不是这些,而是触龙的一句话,“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释义: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赵太后溺爱孩子,众人皆知,触龙从请托孩子谈起,欲擒故纵,故意诱导赵太后谈及“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释义: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从而自然引到赵太后疼爱孩子问题上,这一对话深深地打动了赵太后 。
它道出了赵太后疼爱孩子的事实 。此时 , 作为母亲的赵太后的心中也许会涌现出哺养长安君、持燕后踵哭泣、祭祀必祈祷的一幕幕往事 。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为触龙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听由他摆布了 。
5、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
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 。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 , 要令人无懈可击 。说话的前提要讲一个“理”字,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 , 以理服人 。
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 ,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 , 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 。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 。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原文(节?。?br />
《触龙说赵太后》作者:刘向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 ,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
释义: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 。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 。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炫芏疾荒? ,很久没来看您了 。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 。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
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 。"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
赏析:
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劝说失败的情况下,出面劝说顽固的太后 。他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 , 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执 。所以他见到太后,先谈健康问题,表示对太后的关怀,消除了她的怒气 。
继而谈爱子问题,用激将法,说她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逼着她吐露溺爱长安君的心事 。然后又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为例,暗示太后的溺爱对长安君并没有好处 , 并最终打动了太后 。
他之所以能劝说成功 , 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请问《触龙说赵太后》中的“龙”是念long二声 还是念...“触龙”之“龙”读音是“lóng” 。
只有这一个读音,在人名里也是读“lóng” 。
触龙 , 原作“触詟(zhé),《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 。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 。
这一句正确的读音是:触(chù) 龙(lóng)说(shuì) 赵太后,说,是说服的意思 。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
节选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痔笥裉逯兴б玻?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
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 , 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 。”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 , 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 。
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 。”
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 。”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太后说:“我做不到 。”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 。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 。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 , 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
赵国形势危急 , 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
作品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 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 , 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
在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森严 。因此 , 对大臣来说话语交际更需要倍加小心 , 如履薄冰,可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对此时的触龙来说,更是如此,稍有失误,便有飞来之祸 。既要保全性命,又要成功说服太后,保全赵国,触龙稍有不慎,就会全功尽弃,没有高超的游说艺术是难以想象的 。
触龙以自己的睿智、严密的逻辑、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深深打动了一时糊涂的赵太后 。二人情趣相投,风格一致,自然话语投机 。恐怕这也是别的老臣难以做到的 。
触龙抓住太后爱子情切,将心比心 , 充满了智慧和情感 。在谈到燕后时,说到太后“持其踵,为之泣” , 祈祷时“必勿使返”,条分缕析,感情真挚 。指明太后对女儿的前途是有长远的考虑的,从对燕后的态度来看,太后是深明大义的 。
最后从“三世以前”“赵之为赵”,谈到“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欲擒故纵,击中对方要害 。赵太后当然也不是不懂政治的女人,因此就痛快地答应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 。”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 。好久都没见您了 , 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 。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 。”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 。”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 。”触詟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 。”太后说:“我做不到啊 。”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
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 。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 。”太后答道:“好吧 。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 。不过,虽然他还小 , 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 。”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 。”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贝ピ€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 。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 。燕后走了 , 您不是不想念她 。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 。’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 , 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 。”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 。”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 。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 , 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 。(这就难免危险了 。)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 , 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碧蟠鸬溃骸靶辛?,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 。”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 。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 , 更何况是人臣呢!”
触龙说赵太后历史背景《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历史背景是: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 。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 。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 , 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首段就交待了事件的历史背景,即: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通过文中语言,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赵君新亡,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声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分析触龙“说”的步骤和技巧从《触龙说赵太后》看说话艺术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 。”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罡鹆量烤煳车刂远坑诎偻蛑?nbsp;, 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 , 触龙循循善诱而救赵于水火 。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 。下面就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谈谈说话的艺术 。
1、 察言观色,避其锋芒 。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 , 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 老妇必唾其面” 。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批逆龙鳞,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他知道 , 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 , 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 , 而是转移话题 。先问太后饮食住行,接着请托儿子舒祺,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 , 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 , 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
2、 关心问候,缓和气氛 。
面对怒气冲冲、盛气凌人的赵太后 , 首要的问题是让她能够心平气和 , 平心静气,给人以劝说的契机,从而引起她谈话的兴趣 , 一步步进入正题 。触龙拜见太后并不难,但见到太后谈什么却很关键 。话不投机,三言两语也许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因此 , 触龙反复揣摩太后的心理,选择了老年人都共同关心的饮食起居话题 , 先从自己脚有毛?。ㄒ残硎羌俚模⒉荒芸熳咛钙?,以己推人,关心起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而然,合乎情理 。别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问候,老年人同病相怜的真实的感受,让赵太后冰冷的内心有了一丝的感动,她无法拒绝触龙提出的问题,于是“色少解”,和触龙交谈了起来 。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
3、 大话家常 , 拉近距离 。
触龙和太后接上了话,此时还不能步入正题,因为谈话才刚刚开始,太后也只是“色少解”,此时如果谈及人质问题,太后马上会翻脸不认人,必定会唾触龙满面 。但谁都知道 , 触龙晋见太后不可能只是为了问寒问暖,谈话还要继续,怎样才能让谈话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自然会引到人质问题上呢?触龙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请安排孩子 。自己虽然脚有毛?。?太后虽然怒气冲冲,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进宫求见太后,这是非常自然的 。因此,触龙和太后谈起了孩子 , 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尽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谈话得以继续,事情向着触龙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 。
4、 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
应当说 , 触龙问候起居、关心孩子,都切中了赵太后的心理,但最能打动赵太后的恐怕不是这些,而是触龙的一句话,“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赵太后溺爱孩子,众人皆知,触龙从请托孩子谈起,欲擒故纵,故意诱导赵太后谈及“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从而自然引到赵太后疼爱孩子问题上,这一对话深深地打动了赵太后 。它道出了赵太后疼爱孩子的事实 。此时,作为母亲的赵太后的心中也许会涌现出哺养长安君、持燕后踵哭泣、祭祀必祈祷的一幕幕往事 。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为触龙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听由他摆布了 。
5、 晓之以理 , 循循善诱 。
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 。《十善业道经》说 , “言必契理 , 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意思是说,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 , 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 。说话的前提要讲一个“理”字,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 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 。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 , 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 。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 。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
说话是一门艺术,为人处事离不开说话,要想把话说好 , 不妨多跟古人学学 。
从齐赵关系看《触龙说赵太后》史实之伪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史记》将此文系于《赵世家》孝成王元年(当周赧王五十年、齐襄王十九年) 。后世学者对此定位无异议,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出现赵太后新用事的情况 。对于《触》文 , 后世也并非没有争议,遗憾的是,其争议的着眼点多半集中在左师官职、太后年龄及身份方面,而对整个事件的发生可能丝毫没有触及 。笔者以为,事件的焦点,好赵送长安君入质于齐、以乞齐援、解秦攻之事,并不符合齐赵两国当时的实际关系 。试论如下 。
首先,齐赵两国于事件发生时势同敌国 。齐与赵为邻 , 两国间龃龉甚多 。在五国破齐前几年,齐与赵已连年交兵而且都是赵居主动地位(参见《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二、十三年) 。五国破齐,又以赵的作用最重要 。燕的最初盟友就是赵 。据乐毅《报燕王书》,乐毅为燕昭王献策曰:“与天下图之(齐),莫若结赵 。------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乐毅出使赵国 , 赵国拜乐毅为相国,并代燕联秦伐齐 , 终于大破齐国(参见《乐毅列传》) 。甚至在齐襄王复国后,赵还有三次伐齐举动,分别为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当齐襄王八年,参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五年(当齐襄王十年)、二十八年(当齐襄王十三年,参见《赵世家》) 。前两役均以齐失地而告终 。此外,襄王复国前 , 赵取之于齐的灵丘、麦丘、昔阳数地,未闻还之于齐 。事实上也不可能归还 。七年后,秦围邯郸,赵为乞楚援 , 将灵丘授封楚相春申君 , 即为明证 。由此可见,齐赵不仅结怨颇深,而且还有土地纠葛 。在此背景下 , 若赵受秦攻,乞援于齐已属可疑;在齐仅提出长安君入质的要求而不及其地,更令人不解 。
其次,齐国保守消极的国际立场决定了其不可能涉足于国际纠纷 。《触》文的最终结局是,长安君入齐,齐兵乃出 。此事不见于《田齐世家》 。《田齐世家》自齐湣王之后事迹甚少 。如能确认发生过这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 司马迁不会漏过不书 。自五国破齐后,齐便一蹶不振 。齐襄王复国后,齐也绝少介入列国事务 。如果在这段时间齐与列国有什么瓜葛,齐也都是居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 实在卑弱得很 。如果齐出兵援赵,当可视为一强悍之举 。但是,即便齐国君臣表现出无心乘人之危索还失地的大度 , 他们也必须会考虑援赵的灾难性后果,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齐对秦素有畏惧之心 , 而秦也确实能对齐造成直接伤害 。原秦相穰侯的封地陶就与齐为邻,齐襄王十四年,秦取齐纲、寿的战役就是直接从陶发动的 。一旦齐与秦进入战争状态,原先从齐铩羽而归的燕或将再度攻齐,刘没有力量两线作战 。此外,齐襄王即死于此年 。《资治通鉴》将《触》文放置于齐襄王死前,其实这种判定是很难下的 。如援赵发生在襄王生前,襄王也该是病入膏肓之人,以他的为人,不当在临终之前突然变得强悍起来 。如发生在襄王病逝之后,齐国君臣忙于治丧,也不会有心情援赵 。襄王之子齐王建继承了其父不介入国际纠纷的治国方略 , 在被秦灭之前的44年中始终没对列国予以任何军事支持 。那么,齐王建也不太可能于守丧期间去援助赵国 。所以,齐襄王复国后的卑弱国势及其国际行事准则,决定了齐不会出援任何国家,遑论与其有深仇大恨的赵国 。
其三,齐人田单的归属进一步恶化了齐赵关系 。据《田单列传》田单为齐效力的事迹截止于驱燕复国 。之后,田单在齐便无所事事,其原因或许是他受到襄王的猜忌(参见《战国策*齐策六》) 。否则,赵断不至于肆无忌惮地屡屡掠地于齐 。以田单之才具,立身于不想有所作为的齐襄王之朝,一定寂寞得很 。如田单欲有所为 。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齐到他国发展 。按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的划分,田单所处时代正值秦赵争强阶段 。赵与齐为邻,田单去赵很方便 。田单于赵孝成王元年将赵师攻燕,翌年,赵拜田单为相 。或许会有人将田单相赵与乐毅为赵相国之事相提并论,视作为齐援赵之佐证 。其实田乐二人相赵的背景大不相同 。赵拜乐毅为相是其图霸东方的重要步骤 。齐破后 , 赵即为东方第一强国 。赵拜田单为相时,赵在东方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兼之赵国将材济济,廉颇、蔺相如、赵奢均健在 , 无须从他国引进将材,亦没有更大的图谋 。田单拜相的唯一解释是其来赵日久 , 或多有建树 。否则,拜田单为赵相有挖齐墙角的嫌疑 。如果田单因在齐受猜忌而为赵所用,齐对赵的怨恨只会更进一层 。另外,乐毅失势于燕,也投奔赵并受重用一事,对齐的刺激也相当可观 。此两事迭加,将增大齐不援赵的决断 。
除了齐赵关系不利于《触》文涉及之史实外 , 秦国当时的战略目标也与事件相左 。秦于此时期的战略打击对象是韩国(参见《范雎蔡泽列传》、《秦本纪》、《白起王翦列传》) 。赵国是当时第二军事强国 , 前不久有独力胜秦之纪录 , 秦不能以一次打击将赵击灭,赵是否有必要求援当属疑问 。总之,综合齐赵关系及当时的国际争斗格局,《触龙说赵太后》所涉史实于情势不合,缺乏可信性 , 完全可以断其为伪 。
良药不苦更利病 忠言顺耳最利心──谈《触龙说赵太后》的劝谏艺术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战国策》,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 。这些纵横家们,能说会道,长于论辩说理 。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 , 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 。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 , 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 。细细研读,其艺术性让人回味无穷;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启迪 。现就文章的语言艺术作简要分析 。
一、避其锋芒、欲擒故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 。因年幼,于是由赵太后执政 。此时的赵国,新旧更替 , 动荡不安;野心勃勃的秦国又乘机攻赵,连克三座城池 。赵国祸不单行,处于危难之中 。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拒秦 , 赵太后只得求救齐国,共同抗秦 。而齐国提出条件,让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方才出兵 。作为母亲 , 赵太后心理的天平倾斜到了个人的私情一边 。国难当头,群臣心急如焚,竭力劝谏 , 均遭斥责 。赵太后甚至蛮不讲理的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老妇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劝谏赵太后”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此情 , 老臣触龙自愿担当此任,出面劝谏太后 。太后得知触龙进见,知道他为劝说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来,思想上已有了充分的警惕和准备 。她怒气冲冲,专等触龙提出此事,骂他个狗血喷头,吐他一脸唾沫 。心里话:好一个大胆的家伙,竟敢顶风劝谏,自找没趣 。然而,当老臣触龙迈着急促而蹒跚的步子进见时,太后等来的不是劝谏之辞,而是亲切而又温暖的问候和关心 , 这使她大为感动,随之心里那根绷得很紧的警惕之弦不自觉的放松了,怒气也渐渐消除了 。其实赵太后正中了触龙的欲擒故纵之计,这也是触龙劝谏策略的第一步 。
二、巧妙布阵、诱其上钩
赵太后怒色少解,但触龙仍未提及让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是顺着啦家常的线索,向太后提出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差使的请求,以趁自己健在之时为儿子作长远打算 。这就表现出了对小儿子的特别疼爱 。这个请求实际上是在向自己的目标──劝谏长安君做人质慢慢靠近,也是继续诱太后上钩的关键一步 。这一请求非但未遭拒绝,而且还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亲人不爱子?于是她爽快答应了 。而且她好象找到了同盟 , 找到了“不让长安君做人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 。她哪里知道,这实际上是迈进了触龙的圈套 。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当两人就“爱子”问题不谋而合的站到同一战壕里的时候 , 触龙顺势将话题引向了“谁更爱自己的子女”的论争,并巧妙的运用激将法:明知太后更爱长安君,却说她爱燕后甚于长安君 。这便又引起了新的争论,于是触龙摆出自己的观点:“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并以太后送女儿燕后出嫁时,担心女儿的长远利益的事实,使太后深深认识到:要真心爱子女,就要为子女做长远打算 。太后承认了这一观点 , 紧接着,触龙步步进逼,从赵国的历史说开去,列举了一系列反面的事实:“今三世以前 , 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候者 , 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 , 诸候有在者乎?”他们都不存在了 。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触龙顺理成章的指明了其中的原因:“岂非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丰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至此 , 言归主题已到火候 。触龙便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后的做法:“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令有功于国”的危害 。从而也解释了他认为太后爱长安君不若爱燕后的理由 。这样,就使赵太后陷入了既疼爱长安君 , 又不让他出使齐国,为他作长远打算的这种自相矛盾之中 。使她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对长安君的爱只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溺爱而已,这种溺子骄子就等于杀子 。于是,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出使齐国,触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挽救了赵国 。
触龙说赵太后句式触龙说赵太后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非弗思也(表否定判断)
(2)宾语前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疑问句,代词作宾语提前)
(3)状语后置
赵氏求救于齐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和于身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4)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非吧?")
- 触动心灵的句子_发自内心触动孩子心灵的话怎么说?
- 解说词格式_小学生导游词怎么写
- 解说词怎么写_如何写好解说词
-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说明文有哪些说明顺序
- 视频上传空间_QQ空间说说怎么上传10分钟以上视频?
- 见仁见智的意思_女生对你说见仁见智是什么意思
- 西红柿炒鸡蛋的做法_西红柿炒鸡蛋的步骤用英语怎么说
- 西瓜的英语_西瓜怎么用英语说
- 西瓜用英语怎么说_西瓜的英语读音怎么读
- 西湖的来历_杭州西湖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