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为什么观众都认为自己有权评价一部电影?


观众看电影之后 , 不免要评论一番 。 不管是看得仔细还是不仔细 , 不管是看没看到头 , 不管是大人小孩儿 , 都要争着抢着评价一番 。 为什么观众都认为自己有权评价一部电影?
主人公|为什么观众都认为自己有权评价一部电影?
文章图片

电影属于文化产品 , 投放市场之后就是要观众消费的 。 观众花钱购买文化产品之后 , 获得了欣赏的时间和感受 , 有了感受当然要表达出来 , 评价一番了 。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 人们花钱买票 , 买的是观看的特权 。 既然消费了 , 就会对产品评价一番 。 虽然电影属于文化产品 , 片源并不属于观众 , 但影像属于观众 。 观众只要看过了 , 就算是消费了 。 产生了“入我眼者即我有”的效果 , 欣赏了电影 , 就等于消费了电影 , 而消费之后 , 就一定具备评价的权力 。 就好比一个人买了苹果 , 吃了之后 , 就要说说苹果的味道 。 他吃了苹果 , 就有权评价 。 而没吃到苹果的人 , 当然也能评价 , 但已经没有什么资格评价了 , 毕竟他们没吃过 。 电影也是一样 , 消费过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观众当然有权力评价了 , 就是非常片面乃至极端的评价也是一种评价 , 并不能强求一致 。 就好比一个作家写出一部作品之后 , 那部作品就不属于他而是属于读者一样 , 读者怎样评价和作者无关 , 要是作者强求一致 , 就会被读者痛骂 。 编剧和导演也是一样 , 不能对电影的评价强求一致 , 也不能试图规范所有的评价 。 毕竟 , 对一种文化产品的评价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 不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 , 要是千人一面 , 就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 。 而文化产品的魅力就在于能让人们产生不同的评价 , 甚至产生一定的文艺争鸣 , 引起一定的反响 , 进而推动电影的持续创作 。 那为什么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评价一番呢?仅仅因为花钱买票观看的缘故吗?
当然不是 , 而是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规律在起作用 。 编剧创作一部电影是面向观众群体的 , 在创作的时候已经预设了一定的观众群体 , 也就是对自己生产的文化产品进行目标人群的定位 。 剧本交到导演手里之后 , 导演进行二度创作 , 同样要面向一定的观众群体 。 除此之外 , 导演还要把文字变成画面 , 变成演员的肢体语言 , 变成场景的切换等 , 也就是把文字变成光与影的影视语言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展现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魅力 , 都在吸引特定的目标人群观看 。 当然 , 拍摄过程中不乏明星参与 , 而明星又自带流量 , 有很多粉丝追随 , 甚至一部电影仅凭粉丝支持就能达到票房过亿的程度 。 当电影拍出来之后 , 很多人都去看 , 不仅特定的目标人群要去看 , 而且不属于特定目标人群的、被吸引的人也去看 。 有的人看到自己心仪的明星在演电影 , 虽然不喜欢这种电影类型 , 但还是掏钱看了 , 为了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表演什么样 , 甚至就是为了看一眼自己喜欢的明星 , 算是对偶像的支持了 。
主人公|为什么观众都认为自己有权评价一部电影?
文章图片

看完电影之后 , 人们会获得一定的艺术享受 , 就是中途昏昏欲睡没看清剧情的人也有资格评论一下 , 说没看懂 , 没看清故事梗概 , 也算是一种评价 , 顶多在向人们表达他不愿看这种类型的电影 , 或者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好看 , 让人昏昏欲睡 。 而喜欢看的自以为看清楚了的 , 就要忍不住评价一番了 。 电影就是让人获得精神享受的 , 而非物质享受 。 精神享受了 , 当然要用语言表达一番了 。 尤其是和一起看过同一部电影的人进行交流 , 就更过瘾了 。 起码可以互通有无 , 你关注的点不一定是他关注的点 , 而他关注的点恰恰也不一定是你关注的点 , 都来评价一番之后 , 就会获得不少教益 , 更会全面看问题 , 而不是带着个人偏见去看一部电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