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心理师》:坚持物质至上的汤莉莉,最终为何会选择民警小金?( 二 )


不过在我看来 , 汤莉莉爱钱 , 是为了自己 , 也是为了母亲 。 因为在她的认知中 , 钱是她与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 , 是钱维系着她与母亲的关系 , 让她不至于失去唯一的亲人 , 她怨恨母亲 , 但她也深爱着母亲 。
因为|《女心理师》:坚持物质至上的汤莉莉,最终为何会选择民警小金?
文章图片

她真正想要的并非是钱 , 而是母亲的爱与理解 。
所以 , 当母亲戒掉了赌博 , 开始用心经营小卖部 , 并且愿意为了她而舍弃几十万的房契时 , 她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获取的安全感 , 终于在与母亲和解后得到了填补 , 而这也是她转变的原因之一 。
当她的心有了依靠之后 , 当她可以在母亲那里得到想要的情感回应的时候 , 对于金钱的渴望便被逐渐消弱 , 因为钱意味着安全感 , 而安全感一旦有了其他获取途径 , 钱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 而摒除钱这一择偶要求之后的她 , 爱上一个没有钱却正直向上的小金也属实正常 。
真正困住她的 , 是自己
汤莉莉一直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 以为困住她的是母亲 , 是不幸的童年 。 但在经历了房中谊的欺骗以及与母亲的和解后 , 她突然意识到 , 原来困住她的一直是自己 , 让她无法走出曾经阴影的也是自己 。
因为|《女心理师》:坚持物质至上的汤莉莉,最终为何会选择民警小金?
文章图片

诚然 ,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 但是这种影响并非永远无法摆脱或是消减 , 只是我们的内心已经习惯了这种影响 , 并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误以为永远不会改变 。
但事实证明 , 能够让我们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 不在于他人 , 而在与自己 。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 人的认知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可以理解为认知行为疗法) , 也就是说 , 以往你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是惯性思维是可以被打破重建的 , 改变认知会让我们的情感与行为也随之改变 。
只不过这里有两个前提 , 一是我们主动或被动地意识到存在的错误认知或观念 , 二是我们愿意改变 。
而在剧中 , 汤莉莉之所以发生转变 , 就是因为她意识到了自己在“钱”与情感方面的认知与观念存在一定问题 。
汤莉莉一直习惯性地认为钱才是安全感 , 有钱才能幸福地认知 , 这种认知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 但是当她与母亲和解 , 当她遭遇欺骗之后 , 她的这种惯性思维与认知在受到了冲击 , 从而触发了自我审查与反省 , 让她发现钱并不能完全给她安全感 , 她真正想要的不是钱 , 或是有钱人 , 而是内心的踏实 。 (被人孤立排挤的莫宇、暴饮暴食的蒋静、产后抑郁的詹路灯则是在贺顿的帮助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意识到自己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 )
认知与观念改变后的汤莉莉 , 在择偶与恋爱观上同样发生了改变 , 就像剧中她说的那样:“我想明白了 , 我被自己过去的精神束缚太久了 , 我不要再依附自己害怕失去的 , 我要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 。 ”
带着这种想法的汤莉莉 , 遇到了正直善良且予人安全和温暖的小金 , 能够擦出火花 , 也是并非不能理解 。
因为|《女心理师》:坚持物质至上的汤莉莉,最终为何会选择民警小金?
文章图片

我特别喜欢《女心理师》原著中的一句话:“你曾经让我身处地狱 , 我却从那里出发 , 走向了天堂 。 ”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去 , 都有不愿提及的裂痕 , 但无论我们曾经历过怎样的不幸 , 我依旧愿意相信 , 过往的种种磨难 , 可以是伤痕 , 也可以是盔甲 , 它不仅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 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