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二 )


专家:深挖类型之下的社会议题 , 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犯罪外衣下 , 《误杀2》所包含的现实观照也引发观影专家的诸多共鸣和赞誉 。 抛去类型元素的包装 , 影片所反映社会现实话题更引人深思 。
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文章图片

电影《误杀2》专家观摩研讨会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 , 《误杀2》主题和风格实现了与上一部的统一 , 继续延续了“小人物对抗命运不公 , 父母为孩子与强权斗争”的主题 , 通过架空时间地点的设计 , 勇敢展示了医患、渎职等重压下底层人物的抗争 , 从而达到了情感的传递 。 影片中主角父子亲情的刻画十分具有感染力 , 主角为挽救儿子、守护家庭而奋不顾身铤而走险 , 是万千父亲形象的缩影 , 必能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
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文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 , 用“精彩情节引人入胜、人情世故触目惊心、世态炎凉折射巧妙”三句话概括对影片的理解 , 认为影片在剧情、人设、现实透射上做了更深的触及 , 核心在于反转之妙、病患家庭之痛、社会思考之深 , 延续了“误杀”系列的主旨 , 通过“有时候 , 死亡也是一种胜利”的宣告 , 创造了中国电影小人物善恶交织的亮色 。
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文章图片

《误杀2》预告片截图
影评人、监制谭飞用“一个潦倒编剧写了最伟大的剧作 , 一个无助父亲给了最无私的爱 , 一群无知绵羊吃了最奇葩的瓜”来概括影片的主旨 。 在谭飞看来 , 《误杀2》实现了情感和情绪、演员表演和群像塑造、社会锐度三个层面的升级 , 将医患、警匪、权力监督等社会议题 , 直接展现并揭露出来 , 让普通观众能够产生一定的同理心和代入感 , 从而实现从重情节影片向重情绪影片的转化 。
《误杀》在2019年末上映后 , 评价超强口碑一路刷新票房佳绩 , 并在疫情期间实现长线放映 , 最终取得13.33亿元的票房佳绩 , 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黑马 。
《误杀2》的相关讯息一经发布也引发不少影迷的关注和期待 。 部分专家表示 , 影片的推出标志着 “误杀” 系列的这个品牌已经初步建立完善 。
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文章图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 从文本与产业两个层面阐述了对影片的理解 , 认为相比于第一部 , 《误杀2》通过全新的故事 , 进行了新的思考、新的表达 , 强大的叙事能力、精巧的悬念设置、不断反转的人物刻画 , 让观众在“猜到与猜不到”之间 , 认同和接受影片的剧情 , 并产生共情 。 作为一部强类型影片 , 影片兼具了好看和优质两个特征 , 形成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效应 , 对于市场的促进和带动效应值得鼓励 , 也值得理论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
电影|《误杀2》:聚焦犯罪类型外衣之下的现实主义表达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也表示 , 影片在主题、题材、演员阵容、故事视角等层面实现了“误杀IP”的巩固 , 用类型化的手法、流畅的叙事 , 把家庭和社会两大内在驱动主题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 “黑暗中才能看到微光”的主旨也与《误杀》一脉相承 , 表达底层民众对社会结构不平等的反思和批判 , 最后的结局 , 也实现了道德和伦理的缝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