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达华|45小时突破3亿大关,《误杀2》的终极大招,究竟是什么?( 三 )


《误杀2》中的围观路人们 , 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背景板”式角色 。
某些时刻 , 他们是观众情绪的同步传感仪;比如得知林日朗之所以丧心病狂劫持人质是因为苦苦凑钱为儿子凑够治疗费用、心脏却不翼而飞 , 众人同情他甚至支持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任达华|45小时突破3亿大关,《误杀2》的终极大招,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某些时刻 , 他们又是盲目压力的投射器;比如林日朗利用视觉错位营造了某种假象 , 瞬间让不明真相的路人对他观感大变 。 这种真相之外的巨大情绪变动 , 像极了网络上分分钟站队又反站队的愤怒情绪 。
更多时候 , 这些“背景板式围观路人们” , 构成了故事从“你/我/他”到“你们/我们/他们”的桥梁 , 从个体到群体性事件的蔓延 。
任达华|45小时突破3亿大关,《误杀2》的终极大招,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林日朗绝望:我们辛辛苦苦工作、本本分分生活 , 孩子生了病卖了房子四处借钱 , 好不容易凑够了钱、(移植用的)心脏居然能被抢了?
而围观路人们汹涌的情绪 , 则是放大这种情绪的有力投射 。
任达华|45小时突破3亿大关,《误杀2》的终极大招,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如果说故事中的反派群体 , 是一系列衣冠楚楚的斯文败类 , 那么“正面主角团” , 除却演员表中有姓名的诸位之外 , 其实还应该包括这山呼海啸的“围观路人团” 。
贯穿着朴素的亲情和正义感 。
故事或许悲剧 , 而内核依旧闪耀着亲情和正义的高光 , 值得被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