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觉&苏轼送给高僧一首诗,看似通篇打油,却蕴含人生至理( 二 )




【 慧觉&苏轼送给高僧一首诗,看似通篇打油,却蕴含人生至理】

慧觉&苏轼送给高僧一首诗,看似通篇打油,却蕴含人生至理
文章插图

同时竹的躯干硬而直,就像君子言行正直,不偏不倚。竹节,则代表着有气节,即便是风雪雨霜加身,也折节下湾。竹心则是空虚的,空才能容,虚才能静,君子之心,也是谦虚和宽容的。
没有竹子的这些品质,那么人很容易就会在世俗名利中迷失自己。而一旦迷失就很难回头,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不可医”。
同时诗中的“竹”与“肉”分别代表着俗与雅、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苏轼认为,物质的满足只能让人一时愉悦,而精神的满足,则是恒久的欢欣,能让人生变得有意义,不再是一具追求享受的行尸走肉,而是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




慧觉&苏轼送给高僧一首诗,看似通篇打油,却蕴含人生至理
文章插图

当然,对于这种说法,从古至今,有很多人不认同。对苏轼这种说法,他们表面赞扬高明,但心中却认为愚不可及。这其实就是暗指那些为人世故圆滑的,苏轼对于这种人一向不太喜欢。
最后两句,是苏轼对那些俗士的嘲讽,他们又想被人夸赞品性高雅,同时又费尽心机追求功名利禄。“扬州鹤”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书中曾记载一个故事:
有4个人在谈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人说希望能够发财,第二个人说想要骑鹤做神仙,第三个人说希望能够做扬州太守,最后一个人只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慧觉&苏轼送给高僧一首诗,看似通篇打油,却蕴含人生至理
文章插图

这两句则是把前面三个人所说的愿望,都归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三个愿望他都想要 ,可是世间哪有这种好事呢?
这首诗极具宋诗特点,以议论为主,并采用散文的句式结合五言,尽管文学成就不高,但议论中有波澜并寓于形象,也算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