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青未了」极品男人:在朝做名臣,居家为暖男( 二 )


他会当官,善于审时度势,能清醒地分析形势权衡利弊,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就沉默。
他不像普通文人那样以名节自矜,在这方面他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比如他利用亲戚关系拜见司马师,在司马师的授意下别人举荐他为茂才并被推举为官,开始步入仕途。也许正因如此,很多人骂他趋炎附势,但这恰恰反映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但山涛的官不是从此一路当下去,这中间有段时间他辞了职。这倒不是他犯了啥事儿,也不是什么厌倦官场儿,从这件事来看,恰恰表现出山涛惊人的洞察力,所谓见微而知著,这份政治的敏锐性和准确的预见能力可不是任何官员都能具备的!
话说有一天,山涛与他同僚石鉴共宿,半夜里起来他突然用脚踢一下石鉴说:“到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迷迷瞪瞪不以为意:“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唉,悲哀啊,老石!醒醒吧,千万不要在马蹄间来回挣命了!”
山涛最终选择了弃官符而去。果然过了不多久,司马懿就利用曹爽外出机会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曹魏大权从此完全落在司马氏手里。
官场难混,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稍不留神便翻船,丢官事小,丢命甚至连累全家或全族性命是大事。但山涛自四十岁入仕到七十七岁退出官场,不论哪位主子当政,也不管哪位权臣得势,山涛都能左右逢源,简直是官场“不倒翁”,实在是“老油子”。比如晚年任职期间,钟会、裴秀两大势力争权夺利,山涛妥善地处理与两人的关系,不偏不倚,让谁也说不出什么,相反都觉得山涛敦厚可信,仅就这一点就不由人不服——你可知道那得势的钟会可是典型的小人,山涛好友嵇康就是因为得罪钟会而被他陷害致死,据说钟会还曾想陷害阮籍,屡次去套阮籍评论时政,可阮籍不吃这一套,每次都以喝得大醉不能说话才完美躲避!
也许你可以说他滑头,但在官场上这恰恰是一种智慧,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名士”“文人”不能当官,即使当了官也郁郁不得志的根本原因。
韩氏&「青未了」极品男人:在朝做名臣,居家为暖男
文章插图
山涛不但会当官,还是一个好官。
比如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时的冀州的官场风气很不好,贪官、庸官当道,不重视人才选拔,整个冀州一团糟。山涛到任后明察暗访,四处搜罗人才并记录下来,先后任命三十多人,于是冀州风俗为之一变,开启了崇尚人才推举贤能的先河。
山涛自四十岁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郡主簿,后被举为秀才,历任郎中、尚书吏部郎、行军司马,西晋建立后,他更是被晋武帝倚为朝廷重臣,先是封他为新沓子,升任大鸿胪,后又进爵为新沓伯,累迁冀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右仆射、司徒等职,位至三公,可谓位高权重,但山涛为官清廉,不贪不占更不会巧取豪夺,所以家里一直贫困。
贫困到什么地步呢?
山涛贫困得连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晋武帝因为山涛清廉,难以供养家人,于是特地赐给他每天供给的凭证,加赐床帐席褥,礼节俸禄在当时没人能比。
山涛了解官场的“潜规则”,即使对这类暗箱操作很不屑,但他肯定不会为了搏一个清廉正直的美名而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鸡蛋碰石头”。比如山涛在担任吏部尚书之职时,山东有个县令袁毅,贪污且贿赂公卿,也送给山涛百斤真丝,山涛虽然不想收,但如果生硬拒绝得罪的可不只是小小的县令,而是当时整个官场,所以山涛就将真丝包好,贴上封条,悬挂于梁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逮捕法办,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被追究,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