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五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天涯》
对于冬奥会 , 2022年第一期《天涯》推出了张艺谋于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二天接受的长篇采访——《时代、责任与个人的际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幕后》 , 尘封近十四年后亮相的讲述 , 将读者拉回那场“全世界感受中国的浪漫”的开幕式 。
而“生态、自然与时代”二人谈重点关注当下文学的书写该如何呈现“生态、自然、时代”三者的复杂关系 。 诗人沈苇倾心“自然” , 小说家陈应松侧重“生态” , 两人都从各自的视角 , 为这一话题提供富有生机的思考 。 在“网络文学与网生文化”研究小辑中 , 乔焕江、孙葳和高翔三位学者 , 分别从中国网络文学早期生态、女频文IP改编和男频文IP改编这三个角度 , 梳理中国网络文学的源与流 , 探讨网生文化良性发展的多重可能 。
“小说”栏目刊发了韩东、朱辉、弋舟的短篇小说 , 他们不“止于技” , 而“进于道” , 以短篇之精短写意义之绵长 。 谢络绎的中篇小说《荒春纪事》则以足够丰盈的尺幅 , 体现“文学即人学”所蕴含的道与义 , 情节看似小说家的“纪事” , 实则是新冠疫情期间人性之光的“本纪”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江南》
2022年第一期《江南》重点推出了朱晓军的长篇非虚构《中国农民城》 。 2019年9月 , 浙江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 , 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 。 朱晓军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奇迹之城 , 历时两年 , 对龙港“造城者”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书写 。 从一路带领龙港发展的陈定模、李其铁 , 到进城创业一心创造财富的陈智慧、杨恩柱……《中国农民城》用一个个人物揭开龙港成长之谜 , 在呈现个体命运的同时 , 尽显龙港在历史发展中的风起云涌 。
王玉钰的中篇小说《人字梯》同样精彩 。 “我”和明义关系特别 , 是同一条命一掰两半的同卵双胞胎 。 因为这种特殊关系 , 家庭中几乎所有的人 , 包括明义的儿子 , 都认为“我”对明义的人生病苦有着不可旁贷的帮扶责任 。 明义意外去世后 , “我”匆匆从省城回乡送丧 。 在此过程中 , 亲情捆绑、生命苦难、死亡真相一一浮现 , 但终于抵达叔侄之间的和解心通 。 潘向黎的短篇小说《觅食记》则呈现了一个极有生活气息的都市爱情故事 。 一对工作地址相近的青年男女 , 因为脸盲而错认对方为自己曾经的老同学 , 从此成为共进中餐的固定饭搭子 , 渐渐地产生情愫 。
此外 , 在绿茶主持的非常观察《移动互联时代 , 谁在消费文学?》中 , 二十多位文学、艺术、学术、媒体、自由职业等领域的资深读者一起思考和分析文学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 文学具有哪些不可替代性?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消费文学?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大家》
2022年《大家》在栏目上有微调 , 一是单列“大家头条”栏目 , 每期头条作家作为封面作家 , 除了头条作家的作品外 , 同时配发创作谈和评论文章 。 第一期头条作者於可训系武汉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 近年涉足小说创作 。 其中篇小说《鱼庐记》借由湖边人家对鱼庐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与情感眷恋 , 叙述了自20世纪初年到当代的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 展现了历史大潮中人们的奋斗与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