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评委蒋蓝点评四川文学奖散文参评作品:乡土是散文的田野,也成制约四川散文前进的瓶颈

近日 , 第十届四川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 , 8个类别共有16部(篇)作品获奖 。 其中长篇小说奖2部、中短篇小说奖3篇(部) , 诗歌奖3部 , 散文奖3部 , 报告文学奖2部(篇) , 儿童文学奖1部 , 文学理论评论奖1部(篇) , 文学翻译奖1部 。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 , 第十届四川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散文组组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表示 , 这次进入四川文学奖评选的散文作品共有25部 , 基本代表四川近3年的散文水平 。
乡土|评委蒋蓝点评四川文学奖散文参评作品:乡土是散文的田野,也成制约四川散文前进的瓶颈
文章图片

蒋蓝
评审印记:乡土题材成了制约四川散文的瓶颈
【乡土|评委蒋蓝点评四川文学奖散文参评作品:乡土是散文的田野,也成制约四川散文前进的瓶颈】蒋蓝认为 , 四川是散文大省 , 但不是散文强省 , 目前 , 四川在整个国内的散文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 四川从事散文写作的人员众多 , “据我所知 , 至少有三四千人 。 ”但蒋蓝说 ,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 , 认为散文入门最容易 , 只要写过高中作文的都可以写 。 为何出现不了散文高峰?从这次的25部作品中可以看到 , 至少有12部 , 全部写的乡土题材 , 蒋蓝为此非常惊讶 , 这些作者们都是不同年龄 , 来自四川各个行业、却是“一股脑儿”都在写乡土 , 乡土是散文的田野 , 也成为制约四川散文前进的瓶颈 。 因为现在大量乡土散文是在为自己记录一段往事和感情 , 写乡土的人往往和自己的童年交缠着 , 对故乡回望 , 通过乡土的载体体现 , 满足自己个人感情的记录 , 但进入公共文学阅读 , 这会成为无效写作 。
蒋蓝说 , 自鲁迅先生以来 , 作家已经穷尽了乡土散文的表现手法 , 四川作家沙汀、艾芜、李劼人、周克芹 , 这样一个谱系对乡土书写已经抵达一个高度 , 后人无法继承乡土大师的风范 , 在文体上有所突破 , 没有超出前人对乡土文学的界定 。
不过 , 蒋蓝还是看到一个亮点 , 因为散文往往与诗歌小说不同 , 诗歌小说的创作才华在二三十岁就展示得非常充分 , 但散文需要人生阅历 , 提出人生经验 , 需要很多年的人生积累 , 很多散文写得很好的 , 几乎要到四十多岁以后 , 慢慢进入另外一种化境 。 蒋蓝说 , 现在四川渐渐涌现一批中年实力散文家 , 比如这次的获奖作品凌仕江、李银昭、沈荣均 。 他希望这些中年实力散文家肩负着走出四川的使命 , 要通过自己的散文 , 更大范围传递出四川的声音 。
获奖作品:呈现了绚烂的生命之美
最后 , 蒋蓝发来评委会对三部获奖作品的评价:
凌仕江在多年创作中拥有三个向度:一是写西藏;二是写故乡;三是写日常 。 《蚂蚁搬家要落雨》无疑是对故乡的一次深情打量 。 这种打量既不是俯视 , 也非仰视 , 更多的是平视、侧视甚至内视 , 让那些搅动肝肠的人与事 , 跨越时空流动为一幅幅蒸腾着烟火气的生活画卷 。 该书的50余篇散文 , 以“老屋”“嫁妆”“江湖”“麦田”“陪伴”为单元分为五个小辑 , 或亲眼所见 , 或亲耳所闻 , 这既是作者的故乡 , 也是四川人的故乡浓缩 , 深情的笔触、富含细节的观察、诗性的文体 , 成就了一部充满诗性话语与蜀地红壤构造的“纸上建筑” 。
李银昭散文集本《一册清凉》 , 在从虚与就实的章式上 , 取选了向大地和母亲致敬的非虚构言路 。 作者的寸心告诉我们 , 温度是他文章中的大事 。 这件大事 , 被他不动声色藏在文章细节中 。 着眼小处 , 盯住细节 , 见常人所未见 , 写常人所未写 , 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别有洞天的景象与格局:下笔是针尖向深井掘进 , 收笔是矿藏汽化升华出井 , 布满天空 。 如此 , 他的文章温度便有了井孔的坚硬深度和云彩的柔曼广度 。 与温度扭合在一起成就这部佳作的另一庙门 , 是点亮在作者思想本底里的干净、明亮的善火 。 可以认为 , 《一册清凉》是作者对清洁精神的叙事 , 或直接就是清洁自己在叙事 。 正是清洁的温度 , 为我们呈现了绚烂的生命之美与活着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