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的写法也一度受到质疑:增加历史的文学性 , 会破坏历史的严肃性吗?这其实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 , 首先是因为很多历史写作过于刻板与无趣 , 这不仅是阅读体验上的问题 , 也直接影响着历史研究与写作方法的创新问题 。 如果一直沿用一种老套的路子 , 历史学将会变成乏味无聊的领域 , 更不用说历史知识的普及问题了 , 那需要的是更加巧妙有趣的文笔 。
因此 , 历史写作之文学性的话题就出现了 , 或者说 , 这是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的边界问题 。 历史写作固然要追求真实性 , 但如果增加适度的文学元素 , 只要是妥当的 , 似乎也无可厚非 。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中 , 司马迁《史记》的文学元素就很丰富 , 其中不少人物对话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 , 都带有“脑补”的成分 。 但是 , 只要是合理和恰当的 , 即便是“脑补”也不可能改变现实 , 那些看似文学化的叙事 , 也有现实的来源 。
真正优秀的处理虚构与非虚构边界问题的做法 , 就是像司马迁和史景迁这样 , 在基本的历史元素上绝不会胡编乱造 , 比如凭空制造新的人物和事件 , 这有悖历史写作的真实性 。 能够适度虚构的 , 只能是场景描写、氛围塑造和人物对话 。 因为这些内容既可以增加可读性 , 又不会破坏真实性 。 换言之 , 即便删掉这些内容 , 也不会破坏原始史料 , 但缺乏这些内容 , 就会让叙事乏味无聊 。
比如 , 在《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中 , 史景迁就着重讲述了康熙的内心纠结 , 其现实中的爱恨情仇都在自白得到了精彩呈现 , 甚至从记忆与梦境中寻找其思想的变化 。 正如史景迁在书中所说 , “读者最终应能从康熙自己的观点 , 领略他内心深处的挂碍 , 进而更加理解康熙这个人” , 实际上 , 史景迁就是那个带领读者进入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导游” , 这其中既有史学功夫 , 也需要足够的同理心 。 毕竟 ,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据 , 对历史带有人文关怀 , 才能真正读懂历史 。
【史景迁|史景迁写的历史,妙在何处?】史景迁开掘的历史写作的新路 , 还在启发着我们 , 不论是历史写作者 , 还是热爱历史的读者 , 都能从其作品中获取精神养料 , 体验阅读的快乐 。 (责任编辑:张玉瑶)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逍遥小书生!五本不输《赘婿》的架空历史小说,评分高达9.5!全部都是精品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研究员#看看曾翔写的春联,真的能辟邪
- 朝代#历史上最长的朝代,99%的人却不知道,只因史书就把它“封杀”了
- 单雄信@说一说隋唐演义中的18条好汉的历史原型和武力排行榜
- 郑成功@矿工炸山,结果炸出古墓,专家挖掘时看到墓志铭,大呼历史!
- 三星堆文明!《山海经》答问系列读懂三星堆文明,必须要理解《山海经》的历史价值!
- 考生!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对联,真是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下联
- 无人知晓@世界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古代遗址,你知道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