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 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文章插图

贾探春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四,如果钗黛并列第一的话,那贾探春就是位列第三,排在元春之后,这个排名本身就透露出探春的实力。
贾探春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不妨看原著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探春所作的灯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乃是风筝,旁有脂砚斋的批语,写道: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文章插图

脂砚斋是为数不多的看完《红楼梦》完整版的批评者,所以他直言荣国府的最终结局是破败,并且贾家子孙流散,过得十分凄惨,同时他又认为如果探春没有离开荣国府,必定有办法挽救这些贾家后代,只可惜探春被当成了和亲的工具,只能远嫁他乡。
探春的优秀由此可见一斑,但曹雪芹并没有将探春塑造成一个脸谱化的完人形象,她身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论,那就是她和亲生母亲赵姨娘的关系。
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文章插图

曹雪芹对探春亲情关系的把握是下了大功夫的,探春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出场,其后一直充当故事情节的边缘人物,直到第27回,终于有了探春的专属文字,而内容恰恰就是关于探春和赵姨娘的矛盾,书中记载: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十来串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我还像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你那双还加功夫,如何呢?”宝玉笑道:“你提起鞋来,我想起故事来了:那回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做的?’我这时哪里敢提三妹妹这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得见,且做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第27回
探春首次正文,便是关于她和母亲赵姨娘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隐含的内容很丰富。
赵姨娘@贾探春为何翻脸不认人,连自己亲娘都不认?李纨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文章插图

比如探春称自己攒下十来串钱,可见她对自己的月例有支配权。而在第36回,王熙凤向王夫人解释赵姨娘、贾环的月例时,说的却是: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第36回)
从这细节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的月例是一起的,而探春作为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却很早就掌握了自己月例的单独支配权,这个权利必定是从赵姨娘手里争夺过来的。
其次,赵姨娘是个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她认为探春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自己和贾环身上,想尽办法替“自家人”捞好处。所以看到探春对贾宝玉格外亲近,还专门给贾宝玉做新鞋,心中就十分不受用。
这对母女之间的矛盾一直在酝酿,只需要一根火柴,就能燃起熊熊大火。于是,便出现了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的风波。
导火索是赵国基的死。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可在分发给赵国基的丧银时,探春秉公执法,按照祖宗规矩,只给了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心中不悦,便赶到议事厅闹事。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座。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踹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第55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