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是否任何人拿虎符就能调兵?会不会有人伪造兵符调兵?一文说清楚
197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出土一件战国到秦朝时期的虎符,名字叫杜虎符,材质为青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虎符上刻有40个字的小篆,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此为调动兵甲的符节,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并调动军队。一旦遇到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合君王的右符。
从这些刻字中能探知兵符的作用和使用条件,秦国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都需要兵符,可见对于兵权控制之严格,还知道了兵符是分左右两半的,右半符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军队将领手中,左右半符会合经过验证之后,才能成功调兵。而且在紧急军情发生时,可以先斩后奏调动军队,而不必会合国君的右符,连特殊情况都想到了。
文章插图
杜虎符那么是不是任何人拿着虎符就能调兵呢?
来看看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安釐王派出魏国大将晋鄙率领10万魏军救援赵国,秦国知道后就派人威胁魏国,不许魏国救援赵国,魏安釐王害怕了,于是命令晋鄙在魏赵边境地区驻扎,暂时不要救援赵国。
魏安釐王的亲弟弟信陵君魏无忌听说后,心里很着急,他是主张立即救援赵国的人,而不必理会秦国的威胁,于是信陵君设法从国君那里偷走了由国君保管的另一半兵符,然后信陵君自己带着手下与兵符来到晋鄙的军营请求调兵。
文章插图
信陵君窃符救赵结果晋鄙怀疑信陵君,并准备拒绝信陵君的调兵请求,信陵君迫于无奈,只得命令手下人杀死了晋鄙,然后才调动了晋鄙手下的军队救援赵国,要知道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弟弟,在魏国无论是名声还是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晋鄙也知道信陵君是谁,但他就敢拒绝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不是任何人有兵符就能调动军队的。即使是国君的弟弟拿着兵符也不能调动军队,还有个故事,即使是皇帝的太子,拿着兵符也不能调动军队,这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的故事。
巫蛊之祸时,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迫不得已之下起兵造反,为了对抗汉武帝派来的军队,太子刘据拿着符节来到护卫长安的北军军营中,召护北军使者任安出营,命令任安发兵,结果任安得了符节却返回军营,闭门不出,连太子刘据都调到不了军队,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文章插图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拿着兵符也调动不了军队因为调动军队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1、兵符。
2、印信或官印。
3、国君或者皇帝的诏书。
印信或官印是用来证明身份的证件,古代的大臣或者将领都有自己的印信或者官印,来证明身份,但是当时的传媒又不发达,军队将领不可能认识所有官员,只能用印信或者官印来证明身份,另外,国君调兵不可能派一个普通人去的,要么派出军事将领或者朝中大臣,要么派出身边的使者,他们都要证明自己的身份,不是什么人都能拿着虎符去调兵的。
调兵最重要的条件其实是第三个,就是国君或者皇帝的诏书,国君或者皇帝是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军队是忠于最高统治者的,上面讲到的两个故事,晋鄙拒绝信陵君,信陵君前两个条件都有了,就缺第三个,因为他拿不出来,所以晋鄙敢拒绝。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