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多雷克&科学无止境,一些怪力乱神的诡异现象,终于找到了解释
文章插图
在笔者家附近有一条城市的中心河,儿时关于这条河的记忆便与溺水者联系在了一起。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便每每到了夏天就会有人在这条河里溺水而亡。从开春到深秋,少则一两起,多么三五起,每每都有大批的百姓跑去围观看热闹、品头论足。
那会儿的人们比现在迷信,认为这种横死之人不能转世投胎,必须要拉一个垫背的才能脱离苦海转世为人,所以才会年复一年地出现那么多溺水而亡的人。
这话即便是放在开明的今天,还是会有一些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然,笔者并不是在这里宣传什么封建迷信,而是想接着这个话题为引子,聊一个有意思的概念,这个概念便是“形态形成场”,也有人称之为“形象之场”。
文章插图
这个概念是英国皇家协会的特别研究员鲁伯特.谢多雷克博士提出来的一种“共鸣”理论。他认为,不仅仅只有声音会产生共鸣,事件本身也会产生共鸣,并把连续发生同类事件的场所称作为“形态形成场”,并将所发生的同类事件称为“形态共鸣”。
更进一步来解读,这个“形态形成场”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形成了“形态形成场”,那信息的传播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换句话说,只要有“形态形成场”存在,就可以瞬间与各个空间和时间产生联结并产生影响。
古语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用谢多雷克博士的观点来解读,那就是只要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之后,就会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场”,而一旦和这个所谓的“形象之场”产生了共鸣,那么同样的事情就会再度发生。
如果用这个观点来解读开头咱们提到的那个重复出现溺水的现象似乎也说得过去。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比如某辆车自从出了一次车祸之后,就总是会出车祸,弄得车主不得不将其报废或者贱卖。甚至有时候买走这辆车的人依然会继续上一任车主的噩梦,是不是就受到车祸的惊扰。
文章插图
如果,谢多雷克博士所谓的“形象之场”真的存在,那上述的这些现象就比较好解释了。但是很显然,这是一种支持意识影响物质的论调,与主流科学界的认知格格不入,自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和科学家的质疑和反对。
但还是有人愿意用实验证据去证明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的可能性。
比如,英国电视台在1983年到1985年期间就进行了公开的实验。当时电视台准备了两幅乍一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意义的画,实则其中夹杂的颜色描绘着不同的形象,一个是戴着帽子的女性,另一个是蓄着胡子的男性。
电视台先让一组人识别两幅画,而后公布其中一幅画的答案,随后再让两次不知道答案的人识别两幅画,结果被公布了答案的那幅画竟然后一次比前一次的准确率高出了三倍。
文章插图
这个现象如果用谢多雷克博士的理论来解释,那就是第一组观众形成了正确识别画中画的“形象之场”,这才使得第二组人的准确率大幅提高。
此外,还有人用小白鼠进行过类似的测试,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别人图像,而是走迷宫,结果还是一样的,越往后组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并且越趋近于走最短的路线。
有人可能会说是之前的小白鼠留下了气味,所以后面的小白鼠才会以更短的距离和更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但是当实验人员将同样的实验搬到10英里之外再度进行的时候,结果一上来那些从未做过这个实验的全新小白鼠就选择了最短的路线并耗用了最短的时间。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