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心理学:最“舒服”的离世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只有4个字
人生世,掐指一算不过三万个日夜。尽管古今中外总是有许多人致力于找到让自己永存的方法。
但无论是海外求仙、修道炼丹还是建筑金字塔、以绷带将自己封存
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曾经著有《最好的告别》一书,书中的主题便是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于2015年时翻译成了中文。
那么既然“人必然会离开世界”成为一个真命题,对于个体而言,如何将人生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怎样面对离世之前的那种孤独与无助呢?
以及对于我们而言,离开世界有没有相对而言最为舒服的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只有四个字寿终正寝。
人生意义
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学科会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审视。
对于哲人而言,
文章插图
当一个人离开世界时,如果其能够提出令人醍醐灌顶的哲学观点,或者是对于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范围作出了较大扩张,那么作为一个哲人,其生命就是圆满的。
如果能够在不同的社会体系当中都自如的生活,将不同的文化类型进行传播,那么从社会人类学角度来看,他们的人生就是十分圆满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生大致是阶段性的。
文章插图
无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当中重要的性心理学(Freud's theory of sex),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还是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发展理论(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无不强调个体人生的阶段性以及各自相对应的特征及任务。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得知,
文章插图
纵观这些不同的心理学分支流派,个体实现人生意义的途径不外乎“价值”这一核心概念,通俗来说,人生就是“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做什么事情。”
在精神分析学看来,“力比多”作为一种驱动力,会帮助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完善自己的性心理;马斯洛则认为,
在个体完成自己人生的价值之后,往往就要面对“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终极难题了。
文章插图
“寿终正寝”
所谓“寿终正寝”,最早出自于明朝许仲林的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指的是个体能够在人生终结之时,在自己的堂屋之中安然离世。
然而抛开这层引申含义不谈,只是出于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角度来看,如果在有限的生命当中,个体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最终无灾无病、安然与世界告别其实也是一种最能够接受的结局了——毕竟人不可能不去世的。
文章插图
比如2021年五月份接连离开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和“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教授,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且为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耄耋之年离世,可以说是完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比较平静的离开,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绝对的褒义)。
【 精神分析学&心理学:最“舒服”的离世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只有4个字】
文章插图
上文对于各种理论做出的人生价值相关研究以及伟大前辈的案例都已经进行了分析,并且也做出了一些建议,那么所有的这些分析,对于我们过好一生有什么启示呢?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