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在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里,有道神谕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却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神会觉得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因为比起那些在专业领域有点研究就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的人来说,他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才是真知。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认知的不同。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章插图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自以为是网上有一张图,把人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章插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无畏状态里。殊不知这种低水平的认知,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大学的时候,喜欢读王小波。对他在《沉默的大多数》的开篇自序中一段叙述,至今印象深刻。王小波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对其中一段戏感触很深: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王小波当时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顿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年轻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些粗浅的人生道理,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这种认知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达克效应”。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指能力不足、认知水平低的人,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聪明。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章插图

就像达尔文说的那样:“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还不自知。绝大多数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能演《速度与激情》。看到别人上台演讲侃侃而谈,会觉得这件事超简单,真轮到自己却异常紧张。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随意发表看法,“摄影师的工作不就是拍照么”“火力发电多不环保,要我就全换成水电”。正如罗翔老师所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麦子如斯,人更甚之。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无知,越是自以为是又不思进取,结果命运就越糟。而认知水平高的人,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改进,在生活中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高度&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章插图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人生越被动有一个基督徒,他不会游泳,却掉进了海里。他在海里挣扎的时候,看到了一艘船,船上的人要救他。但他不愿意,要等上帝来救他,他在海里继续挣扎。然后又来了一艘船,船上的人又要救他,他还是说“不行,我要等我的上帝来救我。”最后,这个人淹死了。他的灵魂飘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他埋怨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说:“我明明已经派了两艘船去救你,是你自己不愿意上来。”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信徒,就像面对一轮一轮机会来临,选择忽视不信的我们。错过之后又抱怨世道不公、人心不古、命途多舛。认知水平越低的人,人生越被动。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会做选择。主动与被动,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被动的人被人牵着走,主动的人带领别人走。他们能够把握每一个能够主动做出选择的机会,尽全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就是如此。林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开垦荒地和打猎养活一家人,母亲是一个平庸的农妇。而林肯却有着渊博的学识、优秀的管理能力与演讲能力。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一生受正式教育的时间加起来都不满一年。年少的他拥有了一种宝贵的品质,就是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而且无论是农夫、商人、律师还是村儒学究,他都能从其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认知水平高的人,总能遵从自己的本心,勇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