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鲁迅逝世时,国母主持葬礼,16大佬抬棺;发妻却孤独死去,无墓碑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6年10月19日凌晨五时二十五分,新文化运动以来最为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与世长辞。消息传出,文化界一片震惊,郁达夫在听闻鲁迅逝世的消息以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晴天霹雳。
几乎所有身在上海的文化界人士士全都前来参加了鲁迅先生的葬礼。无疑在那一代的作家中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永远都不会去谄媚和巴结当时的政府,永远站在中国下层人民的角度,永远的战斗着。
可是这时鲁迅却带着他那铮铮的骨铁骨和“民族魂”离开了人世。从1918年《狂人日记》的第一声啼鸣开始,这位伟大的战士就像他笔下的狂人一样与现实的黑暗;与“吃人”的世界做了整整18年的斗争。
葬礼&鲁迅逝世时,国母主持葬礼,16大佬抬棺;发妻却孤独死去,无墓碑
文章插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所指,但是作为一个“真的猛士”,鲁迅先生面对着琳琳的鲜血战斗着。
见鲁迅一生,鲁迅一直战斗在文艺界的最前线,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杂文。无一不是鲁迅先生为争取民族自强的武器。鲁迅逝世之后,包括国母宋庆龄在内的很多当时中国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名人都前来吊唁。
1936年10月22日下午,在鲁迅先生出殡的这一天上海的各界人士都前来为他送行,而为鲁迅先生扶灵的则是蔡元培、国母宋庆龄、日本作家内山完造,以及著名文学家矛盾、胡风等人。
而这些人中还有: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这十六位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为其抬棺。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当鲁迅下葬之时,鲁迅先生的灵柩上赫然贴上了“民族魂”三个大字,鲁迅先生当得起这几个字。
鲁迅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了对于中华民族的使命与责任,用自己的一生在呐喊中战斗。纵然面对千夫所指,也没有一丝的退缩,他没有辜负作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魂”。
葬礼&鲁迅逝世时,国母主持葬礼,16大佬抬棺;发妻却孤独死去,无墓碑
文章插图

但是鲁迅的一生却辜负了这样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鲁迅的发妻,她的的名字叫做:朱安。
有名无实的发妻朱安
其实说起鲁迅一生所爱,很多人都会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害马”——许广平。但是,却不知道有一位等待了他一生的女子——朱安。
1906年的时候,鲁迅从日本留学归来,这年的夏天,鲁迅在彷徨中匆匆的结束了自己的学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面对长久以来都备受欺凌的祖国,到底是治疗国人之躯,还是拯救国人的“灵魂”。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就在这时,多年未见的母亲用一封电报彻底打乱了他的思考与计划。
母亲告诉鲁迅自己已经病重,阔别多年之后只想在临终之时见一眼自己的儿子。心存孝道的鲁迅当即放下了一切回到家乡看望自己的母亲。但是这时的鲁迅万万没想到一切都是一场骗局。
葬礼&鲁迅逝世时,国母主持葬礼,16大佬抬棺;发妻却孤独死去,无墓碑
文章插图

匆匆回到故土的鲁迅被家中的光景惊呆了,家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原来一切都是母亲设的局,而这个局只是想让游学多年的鲁迅回家成亲。
鲁迅少年丧父,是母亲一手把鲁迅兄弟几人带大。远赴重洋到日本留学也是为了寻求医学之道救治像父亲一样身患肺疾的人。深知自己的母亲为了抚养兄弟几人可谓是含辛茹苦。
对于母亲的这个要求,鲁迅是万万不能拒绝的。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姻,一方面鲁迅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鲁迅无论怎样也不愿意和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成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