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二 )




青睐@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文章插图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画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石。俄国油画家列宾说: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切的、充分的理解。”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结果,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特征,虽然不像经典文化那样高雅清新,也没有宗教文化那么神秘,但它是艺术创作肥沃的土壤,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精神追求紧密相关。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追求。作为油画家就要对民俗生活细致观察和体验,挖掘其隐含的精神内涵。美籍华人油画家李子健在他的 《红花被》《祖母》《家书》《黄土地》《牛崽》等作品中,就运用了大量中国民俗文化元素。李子健深谙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他娴熟地把日常生活用品红花被、竹篓、斗笠、水烟袋、蓝印花布、老羊皮袄等民俗生活元素运用到了油画创作当中。他的油画艺术以中国文化为母土,塑造了中国人的真、善、美,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喜爱与眷顾。李子健不是以出色的油画技巧赢得观众的,而是靠对民俗文化精神性的顿悟为手段赢得的。


青睐@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文章插图

我国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经济民俗、生活民俗、礼仪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等,民俗文化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阶层与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这都为我国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样的,也是精神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和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特色饮食民俗文化,都给画家创作提供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鲜明艺术风格。如王沂东的油画作品 《闹房》《花烛夜》《山里的新娘》等,也都汲取了中国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中的养分,反映山东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和婚俗礼仪等。再如油画家王宏剑的作品 《冬之祭》,表现了河南中原的丧葬礼仪,探讨人与土地、生命轮回的主题。河南乡土油画家杨克西作品 《春日载阳》也是一幅极为生动的民俗文化画作,作品细致入微,画面阳光灿烂,真实再现了中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画家王维安的油画作品 《王金庄农民的节日》等,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以上这些画家的油画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说传统民俗文化是油画创作不竭的源泉。


青睐@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文章插图

三、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汲取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众多的元素,来表现农民的憨厚朴实、纯正的民风民俗,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提升画家油画作品朴实无华的格调。比如,民俗文化艺术的色彩元素,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于中国油画创作之中,会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中国民俗文化艺术中绚烂的色彩,看似大俗却是大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欢。中国的 “女儿红”最典型的色彩就是大红大绿,它们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要,也蕴含了民众深沉的精神追求。


青睐@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文章插图

这些精神作用于感性审美基础之上,与民俗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造就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把民俗文化元素融汇于当代油画创作中才会受到民众的喜爱。对于色彩的审美体验,中国民众喜欢色彩艳丽的年画、剪纸、农民画、脸谱、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这些鲜艳的色彩传达人们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这种精神性审美色彩为油画创作也提供了借鉴。如董希文的 《开国大典》画面艳丽夺目,气势恢宏。他在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手法上,不是沿袭欧洲古典画风,而是运用中国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热情洋溢地描绘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