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时代文学之“风”拂面而来( 二 )


程永新的这篇重写的小说,就这样把新时期与新时代连接上了。苏童在他的评论文章里用一种美丽的文学修辞描绘了这种连接。他说程永新在80年代造好的一条文学之船,虽然现在才启航,但“他的航海图一直在暗处闪光”,因此让我们看见“那船急速地穿越暗黑的洋面,也穿越了时光,留下一路银色的水花”。
摆下叙述能力的大擂台
这一期的《小说选刊》还有另一个特别的栏目,叫“冬日恋歌”。从字面上理解,不妨看作是文学献给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的恋歌。这个栏目所选的两篇小说,即刘庆邦的《雪夜》和付秀莹的《腊八》,均是书写冬天的生活场景和故事,的确是为北京冬奥会送上了一支优美的旋律。同时,这两篇小说在文学品质上有着致密、圆润和纯粹的特色。它们在故事情节和小说结构上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两位作者几乎都是凭借自己完美的叙述文字营造出纯粹的艺术意境。
《雪夜》在故事性上几近简化到了零的程度,就是描写一位农村少年雪夜里抱着一条棉被,在村子里寻找一处睡觉的地方。但刘庆邦将其写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这是刘庆邦主动挑战自己叙述能力的一次写作。他发现画家能够画出“静和净的意境”,就想着要向绘画学习,“用语言文字描绘美好的画面”。他说《雪夜》便是他学习绘画的结果。他也以自己高超的叙述能力证明,作家以文字同样可以描绘出一幅充满静和净意境的图画,甚至比画家的画还多了一层绵长的思绪。
《腊八》的故事情节同样简单,也同样可以看出作者在叙述上的用心。但付秀莹着力的方向和刘庆邦不同,她仿佛像一个小精灵,钻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心理最细微的变化都刻画出来。用付秀莹自己的话说,便是“试图通过换谷的眼睛,观察、打量、审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小罅隙,那些不为人知的肿块,沉积多年的灰尘,以及看似平静的日常中悄悄涌动的暗流”。这更是绘画或其他艺术都难以企及的地方。对于作家而言,当他能够进入人物内心轻松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时,便证明他的叙述能力达到了可观的程度。“冬日恋歌”这个栏目就像是《小说选刊》摆下了一个叙述能力的文学擂台,两位作家在这个擂台上使出十八般武艺,都有精彩表现,最终也难分胜负。
叙述能力的文学擂台,又何尝不是应文学新时代所需而设立的?我们经历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磨合到融会,我们尝试和借鉴了各种表现方式和文学流派,我们在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上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时代文学对于作家的叙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文坛在创新突破的驱动下,作家只顾在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却忽略了叙述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有的作家虽然小说写得很新颖,但连情节都难讲述清楚,细节的描写更是简单粗暴。要知道,叙述能力是小说家最重要的基本功啊!因此,面向文学新时代,完全有必要长期为作家摆下叙述能力的大擂台。
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学新人
“走进新时代”是最能直接体现《小说选刊》从文学新时代和新时代文学出发的编辑思路的一个栏目。
在这个栏目中收有王威廉的中篇小说《你的目光》。编辑部在卷首语中称这是“一部书写新时代的野心勃勃之作”。故事的发生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开了一家眼镜店的志良本来满足于眼下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广州从事设计工作的冼姿淇到了他的眼镜店,一番短短的交锋,一下子激活了埋在志良心底的梦想,他决心要做一名眼镜设计师。从此他们一起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事业大获成功,而且还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这个创业的故事看似与大多数创业故事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作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将家族记忆、个人成长共同置于新时代的背景下,两个年轻人具有一种世界性目光和开放心态,因此他们能够踏着时代的节拍,瞄准时代的需求,并发现这个时代正在生成的新价值。王威廉特意让他们设计了一款命名为“新价值”的眼镜,他们说:“深圳、广州和港澳乃至整个珠三角,也就是被称作‘大湾区’的地方,就像是中国经济的巨大马达,以最大的功率在运转、在驱动、在创新。因此,新事情和新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渴望的层面上,而且是一点一滴地融进我们的现实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