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宝|“私藏”巨幅书法 为晚报“新年第一拍”助阵

【董廷宝|“私藏”巨幅书法 为晚报“新年第一拍”助阵】董廷宝|“私藏”巨幅书法 为晚报“新年第一拍”助阵
文章图片

廷宝老师(右)将自己心爱的巨幅作品捐赠给“新年第一拍”活动 。徐歌 摄
在书法创作中 , 巨幅作品往往因气势雄浑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 。 这类作品的创作难度较大——作者需要提前合理规划字的大小和行数 , 精当谋篇布局 , 还要保持墨色一致、笔力一致 , 才能使整幅作品浑然一体 。1月4日上午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董廷宝来到青岛晚报编辑部捐赠了自己的多幅巨幅作品 , 而这些作品原本是他打算留给子女当作“传家宝”的 。
缘起送福“老相识”难忘初识晚报 今年67岁的董廷宝退休前是烟台莱阳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 , 十余岁起由父亲启蒙研习书法 , 如今已与纸笔相伴50多年 。 他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 , 子女先后在青岛扎根 。 2009年 , 董廷宝退休后来青与子女团聚 。 知道老人一辈子喜好读书看报 , 孝顺的子女专门为他订阅了青岛晚报 。 从那时起 , 董廷宝每天在阅读报纸中了解青岛的大事小情 , 并逐渐融入这座城市 。
“2018年 , 我从报纸上看到 , 晚报要举行‘写万福·送万家·福满岛城’迎新春公益活动 , 马上就报了名 。”董廷宝回忆起4年前的活动 , 一切历历在目 。 活动当天 , 他和20余位书法名家齐聚崂山区利群金鼎广场 , 现场挥毫泼墨 , 为市民书写福字、春联 , 气氛火爆 。 对于求字者 , 董廷宝来者不拒 , 活动原本计划中午前结束 , 而他写到下午1时多才收笔 。
如果说订阅报纸是与晚报的纸上初见 , 那么参与此次公益活动可以算是董廷宝真正走近了晚报 , “参加完这次活动后 , 我就觉得晚报给人的感觉有点不一样 。 ”在活动中 , 董廷宝感受到晚报践行社会责任、回馈市民的人文情怀 , 就如同晚报“百姓情怀 有家有爱”的办报宗旨 , 让人觉得心里很温暖 。 自此 , 董廷宝更加留意晚报刊发的新闻 , 总惦记着还能参加晚报组织的公益活动 。
捐赠拍品 拿出巨幅“传家宝”不心疼 4日上午来到报社时 , 董廷宝随身带了个小布包 , 里面是35幅书法作品 , 其中有多幅是2米以上尺幅的作品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董廷宝有个习惯:对于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 他会仔细留存 , 而这次要捐赠的35幅作品几乎都是他的“私人珍藏” , 每一幅都写明了创作时间、尺幅大小 。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 董廷宝所说的“比较满意”的作品讲求的是气韵贯通、意在笔先 。 如果作品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 那么在他看来就属于“不满意”作品 , 不会留存或赠予他人 。“夫艺业唯气息最难” , 要达到董廷宝所说的“比较满意”的程度需要具备颇深的书法造诣 。 这一次他捐赠给“新年第一拍”的35幅作品 , 是他“私藏作品”的四分之一 。
“这一幅字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董廷宝轻轻展开自己的一幅巨幅作品 , 行书写就的“琴棋书画”四个大字赫然纸上 , 另配四首小诗龙飞凤舞 。
“这幅字是我2019年写的 , 原本是想装裱好之后留给我孩子的 。 ”仔细端详着自己这幅作品 , 董廷宝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 但是当得知“新年第一拍”善款将用于购置AED后 , 他还是毅然决定把“传家宝”送给晚报 。 在他看来 , 退休前扎根三尺讲台培桃育李尽的是职业本分 , 而退休后寄情笔墨纸砚还能通过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则是一种幸福 。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采访人员 张琰
董廷宝|“私藏”巨幅书法 为晚报“新年第一拍”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