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伴随着国产片崛起 , 另一个同时发生的现象则是进口片的疲软 , 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 , 占总票房84.49% , 进口片占比不到20% , 两者票房占比已达到8:2 , 意味着进口片倒退至2016年票房的一半水平 。
具体而言 , 《速度与激情9》成系列口碑最差 , 《007:无暇赴死》引发审美疲劳等现象 , 正在不断发生 。 娱乐独角兽此前曾在好莱坞为何失宠的调查(调查 |《沙丘》、《007》等进口片接连“失宠” , 年轻人为何逃离电影院?)中谈到过进口片衰退的原因 , 其中包括密室剧本杀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分流 , 观众口味变化 , IP老化 , 止步于续集开发的保守策略等等 。
另外 , 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产能下降 , 爆款进口片缺失等因素 , 档期内外冷热不均现象正在持续加剧 , 电影市场诞生了历史最高春节档(78.4亿元)和历史第二高国庆档(43.9亿元) , 两大档期合计在全年大盘的票房占比 , 已超过四分之一 。
需要看到的是 , 从TOP3《唐人街探案3》的45亿量级之后 , TOP4《我和我的父辈》立刻下跌到14亿量级 , 20亿-30亿票房量级缺失 , 说明了腰部影片的缺位 。 几乎每一个热门档期爆款的诞生 , 都同时伴随着一批“炮灰” , 档期内疯狂“卷”、档期外片荒的现象并不健康 , 最终将使得低频观影用户进影院的意愿进一步下降 , 同时也不利于宣发力量的合理配置 。 悬疑、动作冒险等强类型片在全年各个时段均有较强的号召力 , 错峰定档反而有可能收获惊喜 , 降低档期内外温差 , 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道 。
与此同时 , 520、六一、七夕、跨年档等一批非传统热门档的新档期正在崛起 。 "520"上映的《我要我们在一起》 , 便是主打爱情片核心受众 , 取得首日接近1亿、最终3.26亿的票房成绩 。 自《地球最后的夜晚》正式开启跨年档仪式感营销玩法以来 , 市场逐渐认知到跨年档的潜力 , 例如《穿过寒冬拥抱你》便打出了“拥抱跨年”的旗号 , 并收获首日3亿 , 越来越多的人造新档期或有待发掘 , 逐步成长 。
票价上涨与观影人次下降 , 电影该如何拥抱00后? 除了收获全球票房冠军之喜 , 还应看到电影行业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票价上涨 , 观影人次下降 , 两者又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 , 从而导致整个“涨价-观影意愿下降-再涨价”链条的循环往复 。
2017年的观影人次为16.24亿 , 在2018年、2019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17.18亿、17.28亿 , 2021年 , 尽管全年上映影片共697部 , 创历史新高 , 观影人次却下降至11.53亿 , 意味着将近三分之一观影人次消失了 。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档 , 由于整体口碑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 年轻观众仍在继续流失 。 截至1月3日18时 , 今年元旦档观影人次为2313.56万人 , 去年同期为3419.94万人 。
文章图片
要找回这部分丢失的观众 , 需要更多的爆款以及更多元化的内容 。 “哭片”所对应的市场需求 , 抖音营销的作用 , 已经在过去几年间被反复证明 , 《你的婚礼》《我要我们在一起》等爱情片主打“泪点营销”之外 , 其外沿更进一步扩大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亲情片 。 但反复使用同一种配方 , 观众迟早有阈值提高 , 审美疲劳时 。 强情绪之外 , 更需寻找扎实内容作为支撑 。
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 ,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在媒体采访中提到 , “观众在越来越青睐国产片、主旋律大片的同时 , 人次在减少 。 今年(2021年)的平均观影年龄达到29岁 , 2019年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1.7岁 , 说明年轻观众在流失 , 所以还是要解决创作源头的问题 。 ”
- 角色|《黑凤凰》曝“黑洞”及动态海报 琴-葛雷大爆发
- 档期|为什么说刘德华古天乐《扫毒2》的最终票房不会超过13亿?
- 神秘海域|“荷兰弟”主演电影《神秘海域》确认引进,档期待定
- 档期|“荷兰弟”主演游戏改编动作冒险片《神秘海域》宣布引进中国内地 档期待定
- 亲爱的|他才是《亲爱的》导演心中完美的“韩商言”,却因档期太多,意外成就了李现
- 看点|2022年,奇幻题材剧迎来爆发期
- 演技|《开端》无限流,赵今麦演技爆发,在变化中得到解脱
- 档期|2022年,电影复苏会和春天一起到来吗?
- 档期|反贪风暴5开始预售,在电影院跨年可好
- 档期|刘德华《两个爸爸》定档2021年,《拆弹专家2》登顶港片榜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