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天价翡翠”(故宫收藏,大饱眼福)( 四 )



翠十八子手串 , 清 , 周长31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 , 清 , 周长31厘米 。 作品由十八颗翠珠及四颗珊瑚珠串成 , 其中一珊瑚珠下连结珊瑚佛头 , 其下有绳带 , 绳带上系结细米状珍珠、粉色雕花碧玺和粉色碧玺坠角 。 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饰物 。 清代 , 翠、珊瑚、粉色碧玺、珍珠都属贵重材料 , 此作品将其集于一体 , 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 。

翠十八子手串 , 清 , 周长30厘米
翠十八子手串 , 清 , 周长30厘米 。 手串用十八颗翠珠穿成 , 中有碧玺结珠两颗 , 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 , 其下系绳带穿以珍珠、金铃杵、结牌等装饰物 。 结牌为金点翠地六瓣式 , 中心嵌东珠一颗 , 围以红宝石两颗和钻石四颗 。 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 。

翠镯 , 清 , 外径7.6厘米 , 内径5.6厘米
翠镯 , 清 , 外径7.6厘米 , 内径5.6厘米 。 翠质为绿色 , 有较好的透光性 。 手镯圆形 , 光素无花纹 。 此作品材质无暇 , 晶莹滋润 , 绿色均匀 , 颜色浓重艳丽 , 为翠中佳品 。 环形规整 , 琢磨细致 。 镯的使用历史 很长 , 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 流传至今 , 造型变化不大 。 这种截面呈圆形的镯出现的较晚 。

白金镶翠项链 , 清 , 链围颈16.5厘米 , 翠嵌件直径1.9厘米
白金镶翠项链 , 清 , 链围颈16.5厘米 , 翠嵌件直径1.9厘米 。 链为白金制成 , 其上嵌圆形翠珠九颗 , 翠质优良 。

翠翎管 , 清 , 高7.4厘米 , 直径1.5厘米
翠翎管 , 清 , 高7.4厘米 , 直径1.5厘米 。 翠质为绿色 。 翎管为圆柱形 , 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 , 中穿孔 。 光素无纹 。 此翎管颜色均匀 , 水头足 。
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 。 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 , 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 。

翠朝珠
翠朝珠 , 清 , 翠珠直径1.3厘米 。 朝珠配件不全 , 现存94粒翠珠 , 翠色青绿 。
朝珠是清代宫廷重要的服装饰物 , 皇室成员及官员穿戴朝服及参与礼仪活动时使用 , 一串 108粒 , 附有佛头、纪念、背云 。 不同身份者所用朝珠不同 。 《国朝宫史》卷九记皇后朝珠“中、左、右共三盘 , 中以三等东珠 , 左右以珊瑚、佛头、纪念、背云 , 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 。

翠螭纹龙首带钩
翠螭纹龙首带钩 , 清 , 长9.5厘米 , 宽1.8厘米 。 翠色较绿 。 带钩钩头呈龙首状 , 龙首阔嘴 , 宽额 , 双角后弯 , 眼凸起(俗称虾米眼) 。 钩腹呈长条状 , 较宽 , 微呈弧形 , 其上镂雕一螭 , 小头 , 长尾 , 头与钩首相对 。 钩背为圆形纽 。
带钩在春秋、战国时已很流行 , 直到清代仍在使用 , 玉带钩是其中的精品 。 带钩主要有两种 , 一种横向使用 , 用以束带 , 较大 。 另一种纵向嵌于带上以挂物 。 帝王多用龙首带钩 。

翠带钩绦环
翠带钩绦环 , 清 。 翠质为青绿色 , 局部绿色较重 。 作品四件一套 , 其中一件为带钩 , 一件为钩环 , 钩环与带钩钩合 , 用于腰带的端部 。 另两件可穿于带上 , 置于身体两侧 , 其下有环 , 可挂物 , 有些学者称其为“提携” 。 四件作品皆近于椭圆形 , 其上凸雕云螭纹 。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 , 清 , 高3.8厘米 , 口径24.8厘米 。 翠呈浅绿色 , 局部色较重 。 作品似盘 , 较浅 , 桃实形 。 洗底浮雕桃枝两杈 , 一杈伸于洗底为足 , 其上有双桃并桃花 , 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
洗为文房用具 , 可用以洗笔 。 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 , 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 , 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 , 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 。 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 , 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