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倒计时30天 揭秘冬奥服饰里的中国密码
2022年2月4日,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将汇聚东方,共赴一场冰雪之约。这场长达16天的邂逅,不仅是运动员们冰上逐鹿的全球盛事,更是一本千年长卷,向世人娓娓道来中国的故事。在这本长卷中,服饰作为开篇,是这场冬奥会打通中国与世界的第一语言。
文章插图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设计师贺阳正在整理制服样衣素材。中国网采访人员 王月博 摄
传承 服饰是民族符号
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陈列着我国各个朝代、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各类服饰。漫步其间,是一次与时空的交互,更是一场美的唤醒。在“时空”的尽头,是民族服饰博物馆“当家人”贺阳的工作室。在这间并不宽敞的工作室中,满是民族符号的碎片,与充斥在其间的北京冬奥制服样衣、图纸形成强烈反差,但又相得益彰。传承、民族,是这次冬奥制服的标签,也是此次冬奥制服设计师贺阳难以割舍的设计情节。
取自北京冬天的晨光,霞光红是热情与朝气的象征;取自陶瓷珍品霁蓝釉,天霁蓝是活泼与开阔的象征;取自万里长城的砖块,冰山灰是持重与端庄的象征。另搭配瑞雪白与墨色黑,北京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志愿者17个品类、3套服饰由此诞生。每种颜色都有不同寓意,每套搭配都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与诠释,它们不仅只是一套服饰,而是一本刚刚翻开的书。
说起对选色的斟酌,贺阳的眼里有光闪过,她谈起了自己的两个执念——“从组委会来说,他们起初是不赞成一套服饰上有这么大面积的黑色。另外,灰色的选用,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在冬奥组委早先给出的核心图形标准色中,包括红、蓝、绿3种颜色,以及标准色黑和白。但在具体设计中,贺阳果断将绿色排除在外,新增了深灰的配色。“在我们国家的传统中,绿色是间色,不够大气、持重。”而灰色虽然也并非正色,但在视觉体验感上,给人以冰山险峻的视觉效果,此外,灰色也更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笔墨丹青呈现出来。在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服饰设计上,红黑搭配是衣服的主色调,这也是源自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在古时,帝王拜祖祭天身着的冕服,都是以红黑配色为主。在体现皇家威严的同时,也有端庄、肃穆的意味。”作为服务冬残奥会场内外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身着红黑配色的服饰,不仅给人以稳重、踏实的信赖感,同时也能更好地被识别。
文章插图
贺阳接受中国网采访人员采访。中国网采访人员 王月博 摄
智慧 设计讲究“道法自然”
大国智慧,在于慎术、在于节用、在于自然。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精髓,如今,它也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始终。贺阳深谙其中深意,于是,她将这种智慧物化于形,在服饰上灵动。
山区赛道、长城,是此次冬残奥制服上,最抢眼的两大图形设计。但在具体的勾勒上,却是最朴素的演绎——山是写意的线条,长城是抽象的斜道,没有过度的临摹,也不会刻意地修饰,看似漫不经意,是留白的无限遐想与意念。“少即是多,这是中国的哲学,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来自祖先的智慧,至今依旧在民间很好的留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贺阳对设计的理解、对此次冬奥服饰的理解。“我们在民间考察中发现,贵州苗族依旧沿用古法工艺制衣。”比如,用稻草做度量衡,丈量布匹长短;用砑石磨衣,打造光面效果;用牛血染布,延长布料使用寿命……慎术、节用,是蕴藏在他们服饰中最大的禅意——不过多展示精绣纹样、不过度使用制衣技巧,尽量简化制衣工序、最大程度节约物料。这种物尽其用,还原物品本真的方式,在贺阳看来,是对造物者最大的敬重,也是中国人始终敬畏自然的态度。
- 联合国!“体育促进和平” 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中国艺术&仙福民/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日历|速速收藏!北京冬奥会观赛日历来啦!
- 冬奥会|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 骨法$晏本立/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珍藏大典@《历届冬奥会官方邮票珍藏大典》今日首发
- 冬奥会@永不凋谢的“绒耀之花”火了!网友:在线求教程
- 北京冬奥会$新年祈福诗词34首:和暖春风迎节忙,乡村集市喜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