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月白色的姑娘
作者:黎荔
文章插图
【 月白&月白色的姑娘】
现代作家废名有一部创作于1925年的短篇小说《竹林的故事》,写一个居住在竹林中,成长在溪水边的少女三姑娘的故事,境若世外桃源,人亦超凡脱俗。笔法冲淡简练,含蕴中国古诗的意境,似诗似画,也似古典的一支琴曲,废名信手悠悠远远地弹来,涤荡在潺潺流水畔,幽幽竹林中。
那三姑娘有着“黑然而美的瓜子模样的面庞”,“非常的含羞而又爱笑”。童年的三姑娘天真乖巧,惹人喜爱,八岁时父亲去世,她就由在河边草墩欢跃地看父亲捕鱼改为替妈妈洗衣,她没有沉于悲戚,而是以勤劳能干赢来了家事的兴旺,以诚心厚道获得了买菜顾客的青睐。她体贴母亲,性喜安静,连城里赛龙灯的喧闹也不能惊扰她,堂嫂们的攀缠也不能搬动她,她总是厮守在母亲身旁,与寡母相依为命,勤俭劳作。每天一大早,活泼泼的肩上一担自家种的菜,清清爽爽的白菜青椒,挑到街上去卖。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凝聚成三姑娘的气质,使她成为打上废名印记的独特人物。在他笔下,连卖个菜也写得如此诗意:“三姑娘是这样淑静,愈走近我们,我们的热闹便愈是消灭下去,等到我们从她的篮里拣起菜来,又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了铜子,简直是犯了罪孽似的觉得这太对不起三姑娘了”。
文章插图
这样一个田园牧歌姑娘,她的穿着,是什么样的呢?“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如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是没有这样合适,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她不爱插花戴朵,她身穿竹布旧衣,《竹林的故事》对三姑娘进行了最为平淡朴质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淡朴的内心品质,勾勒出了人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自然美。这一身“颜色淡得如同月色一般”竹布旧单衣,实在太合适三姑娘了,简直是神来之笔。这就是传统中国颜色中的“月白色”。
月白,本名“月下白”,并非形容月光一样的亮白,而是指白色在月下所呈现出的泛青的颜色,在现代人看来,如同浅浅的蓝色。传统织物里常用到月白色,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苋蓝与菘蓝、木蓝、蓼蓝、马蓝等都是可以制取靛蓝的植物,其“微染”所得,即是较浅的蓝色。故宫收藏有很多清代月白色的服饰、织物,呈现的视觉效果都是极为浅淡的蓝颜色。距离地球约40万公里的月球,它自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线而呈现出光芒。中国古人很早就以白色系来指称月色。如古诗“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佚名《明月何皎皎》),“皎”的字义为月之白色或洁白之意。另《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皓兮”,“皓”的本义就是“白也”(《小尔雅》)。月白,属于自然的色彩,是形容皎洁纯净无尘的良夜下,月亮高挂朗照的颜色,也是古人寓情寄意的浓厚感情色彩。根据典籍记载,在中秋佳节到来之时,古代的仕女都会穿着月白色的衣裳,以应和辉映潋滟的月光色泽。在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每逢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农历八日至十八日间,京城妇女习惯穿白绫衫,结伴在月下漫游,称之为“走桥”。到了清康熙年间,妇女们在中秋节日“走桥”时,喜欢穿葱白色或者米色的绫衫称之为“夜光衣”,因为在明亮的月光下,绫衫会隐约闪烁透着光华。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打油诗$打油诗·九首丨奔月嫦娥休笑我,温壶美酒送入喉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