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我们的当打之年|中国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让世界科幻大会带动成都科幻“支棱”起来( 二 )


▲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获得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姜振宇深度参与了成都的前期申幻工作。成都申幻成功后,如何让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留下更多东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毕竟,这是成都在世界范围内露脸的一个机会。”
当然,想法有很多。
“人们提起成都时,第一反应永远是火锅和熊猫。”他说,事实上,让很多人忽略的是,成都其实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城市。
过去几年里,姜振宇一直在参与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调研工作。他发现,成都具备良好的科幻产业发展条件。一个细节是,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发现科幻迷,他们散布于各个产业。而当天采访所在美术馆的老板,就是一位科幻迷。
那么,是否有可能利用科幻来实现成都文化“升维”,让成都拥有一个更现代的、面向未来的文化状态,并撬动更多产业?在他眼中,世界科幻大会将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大会过后,当成都在世界范围内被冠以‘科幻之都’的标签时,外界可能会对成都抱有更多关于科幻的期待。”他说,科幻需要“破圈”,但目前,成都还未出现标志性的、可进入的科幻场景,“成都科幻氛围挺好的,可到底有啥是可以去看、去玩的科幻内容呢?”
怎样做?他认为,成都可以整合周边区域的文旅资源,如将既有的自贡恐龙园、成都科技馆,以及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方合力形成新文化空间。此外,许多高科技介入的场景,也有很大想象空间。比如,游客在成都吃火锅看变脸的时候,能不能加点未来感;或者,在一些园区可以探索落地一些可步入的、含有科幻元素的空间,让不具备太多科幻知识背景的普罗大众,也可以近距离感知科幻,等等。
“科幻和产业结合有很大空间,它可以变成一个赚钱的产业。”他说,尽管成都科幻群体庞大,但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大家在做的,往往还是传统的既有产业的东西。”
利用科幻推动产业升级,文化周边产品是方向之一。一些成效已经显现。比如,去年以来,成都赛凡科幻空间授权发售了多款联名航天主题产品,其中就包含原创设计的Q版火星车,系列产品销售过百万。
推动科幻艺术进社区
增强中国科幻国际话语权
一些想法和实践,今年也将迎来新进展。
姜振宇有一个持续了五六年的科幻作家访谈计划,眼下已经积累了包含刘慈欣在内的十余位知名科幻作家,有几家出版社正在接洽,这个项目将对中国科幻历史和科幻文化进行普及和教育。
他也计划将科幻艺术推进社区。在他的设想中,未来可以和一些先锋社区合作,“在舒适的环境里自然地呈现科幻元素”。比如,和国内各地的高校合作设计一场科幻毕业作品全国巡展,最后落地成都社区,成为常展。
从自身研究方向来讲,今年,姜振宇还将从文学的角度来继续讲述中国科幻文学史。“让传统的文学研究者进一步get到,中国科幻既是个好东西,也是个老东西。”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和圈内小伙伴一起,让中国科幻在国际上占有一定话语权,变成有别于欧洲科幻和美国科幻的又一类科幻。他坚信,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审美逻辑都异于前两者,一定会有一种独属于中国科幻的某种特质。找到这种特质,并且把他讲出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
中国科幻$我们的当打之年|中国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让世界科幻大会带动成都科幻“支棱”起来
文章插图

▲网友创作的《当成都遇上元宇宙》视频截图
在姜振宇2022年的“deadline”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一位马上步入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儿的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