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凉了”,怪谁( 二 )



豆瓣话题#什么样的书面搭配 , 会带来非凡的泡面口味#
说好的“当初买的时候信誓旦旦要好好看书”呢?为什么Kindle的使用方式渐渐变成了“充电—放着—想起—没电—充电—放着”?
就像但汉松在微博上所总结的 , 首先 , Kindle在功能上的进化远不如BOOX这样的品牌;其次 , 亚马逊所能提供的电子书资源 , 又被微信读书这样的平台盖过 。 “Kindle Unlimited的书远少于微信读书 , 单卖的电子书折扣也很少 , 大概出版社那边的合作也不顺畅” 。 于是 , 哪怕像他这样的死忠粉 , 也渐渐弃用Kindle了 。
不管当初有多雄心万丈要用Kindle好好读书 , 弃用Kindle , 可能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它的数据线不是Type-C接口的 , 出门还要为它多准备一条数据线 。
要神似 , 而不能形似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自称“电子阅读成瘾者” , 他写有《我的电子阅读生涯》一文 , 梳理了他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子阅读历程 。
在文章中 , 严锋记录了电子阅读史的一个关键节点:1992年 ,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用电子形式发表了一首名为《Agrippa》的长诗 , 以纪念他死去的父亲 。
|kindle“凉了”,怪谁
本文图片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ki
这首诗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迟疑地
解开
把这书绑定的丝结
一本黑色的书:
AGRIPPA牌相册
可以添购额外的册页
柯达出品
黑色的纸张
犹如被时光焚黑
这首长诗以一张3.5英寸软盘作为载体 , 每一行都使用RSA算法加密 , 诗句缓缓卷过屏幕 , 读完之后就自行销毁——用今天的话来说 , 就是“阅后即焚” 。 诗句只能读一遍 , 不能倒回去阅读 , 犹如生命之不可逆 。
据说 ,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是从这个后现代的诗歌行为艺术中看到了商机 , 他声称将推出有阅读期限的图书 , 过期则无法阅读 。
|kindle“凉了”,怪谁
本文图片

【|kindle“凉了”,怪谁】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视觉中国
听上去很酷 , 不过 , 2007年亚马逊推出的第一代Kindle并没有遵循这种设定 。 贝索斯希望Kindle“让所有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 , 既然对标的是纸质书 , 第一代Kindle的设计思路就是让读者犹如捧读传统书籍 。 也因此 , 严锋他们这批“纸质书和电子书长期的死忠” , 看到第一代Kindle的实物照片时 , 忍不住哈哈大笑 , 既为电子书失望 , 又替纸质书庆幸 。
谁也不敢说贝索斯不懂书 , 但可能也正是因为他太爱书、也太懂书了 , 他让第一代Kindle做出厚厚的书脊的模样 , 违背了电子时代轻薄便携的美学标准 。 “这里面有个悖论:数码时代的电子书 , 要让人有传统书的感觉 , 但是又不能照搬传统书的外形 。 也就是说 , 要神似 , 而不能形似 。 谁掌握此中的真谛 , 谁才能真正拥有电子书的未来 。 ”严锋写道 。
严锋入手第一款Kindle , 是为了第一时间读到畅销书作家丹·布朗的新著《失落的秘符》 。 该书2009年在美国出版 , 并破天荒同步推出电子版 。 严锋是丹·布朗的粉丝 , 他花费489美元订购了一台Kindle DX , 并在亚马逊上花9.9美元买下《失落的秘符》电子版 。 在他看来 , 亚马逊的电子书采用独家专用格式 , 未免有阴谋论之嫌 , 但作为刚需消费者 , “除了忍气吞声接受这种垄断行为别无选择” 。
|kindle“凉了”,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