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麻烦出来的” , 这话有一定道理 。 计划经济年代 , 年轻人结婚很难不麻烦朋友 , 因为买立柜、沙发、自行车、缝纫机甚至双人床 , 都要购物票 , 更遑论电冰箱、电视机了 。 那时有不少相声作品是讽刺不正之风的 。 像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里那个“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 , 还有“果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 , 至今都是相声作品里的“经典人物” 。 当时 , 不正之风存在的土壤是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 , 所以曾有人总以自己认识了多少“垄断行业”的人为荣 , 但这种交友的功利性是显而易见的 。 所以 , “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话在很长时间被人挂在嘴边 , 大家都清楚这话中所附带的强烈功利性 。
功利性交友在如今依然有着某种土壤 。 有人死乞白赖要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层 , 以为自己加了某些人的微信 , 自然就是其中一员了 , 就进了所谓的圈子了 , 实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 很多所谓的“朋友圈”是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的 , 换句话说 , 你根本没有可以与对方等量齐观的能量 , 没有与圈子里的人所相匹配的价值——那么 , 你所谓的“我的朋友谁谁谁”“我和某某某很熟” , 便只能是一种子虚乌有的演绎 , 是自嗨 , 带有极强的攀附属性 。
【境界|交友的境界】至今 , 网上还有专门的“如何建立有用的人脉圈”“教你一个月构建优质人脉圈”之类的付费课程 。 别人作何感想 , 我不知道 , 反正我是不信 。 在我看来 , 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了 , 不用刻意去寻找“人脉” , “人脉”便会主动来找你;如果你没能力 , 不够强大 , 费心建起的所谓“圈子”也是沙上建塔 。
都知道苏东坡的朋友遍天下 , 且分布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 。 苏东坡朋友的朋友 , 能成苏东坡的朋友;苏东坡朋友的敌人 , 也能成苏东坡的朋友 。 这就说到了苏东坡交友的境界:求同存异 。 他永远能够找到与朋友的共同点 , 同时搁置争议 。 黄庭坚的性格与苏东坡迥异 , 但二人却系挚友 。 苏东坡的字字形“偏横” , 黄庭坚的字则“偏纵” , 二人常开玩笑 , 嘲讽对方的字 。 苏东坡说黄庭坚的字像树梢挂蛇 , 黄庭坚说苏东坡的字像石压蛤蟆 , 说完两个人就一起哈哈大笑 , 从不往心里去 。
交友固需谨慎 , 但也不能苛求 。 《世说新语》里记载有“管宁割席”一例: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 , 不是因有多大的政治矛盾或观念争执 , 而是因了两个细枝末节的“分歧” 。 一次 , 在园中锄地时 , 二人同时发现了一块金子 , 管宁看都不看 , 视为瓦石 , 而华歆却拾起察看后才扔掉 。 这被管宁视为见利动心 , 非君子之举 。 还有一次 , 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 , 管宁读书如故 , 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跑出去看了会儿热闹 。 这被管宁视为“心慕官绅” , 亦非君子之举 。 于是 , 管宁对华歆曰:“子非吾友也 。 ”遂割断坐席 。
而据《三国志》载 , 华歆后来成了了不起的栋梁之才 , 以至于如袁术、孙策、孙权、曹操等都竞相邀其出山 。 华歆先后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任要职 , 官至相国、司徒 。 然而 , 其虽身居高位 , 却严于律己 。 史称华歆“素清贫、家无担石之储” , 以至魏文帝听说后感动不已 , 下诏说 , 现在宫中饮食美味多样 , 而华歆官至司徒 , 却以蔬菜下饭 , 这太说不过去了;特地赐给他御衣 , 并给他的妻子儿女也做了衣服 。 朝廷每次将罚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 , 只有华歆不收留 , 反而张罗将她们嫁人 , 可见华歆是一个品行高尚之人 。 《三国志》还记载了一则“华歆拒金”的故事 。 当初 , 华歆受天子之召去京城任职前 , 宾客好友前来相送者众多 , 大家赠送给他许多金银 。 华歆当面未拒绝 , 却暗地给各份礼金都写上馈赠者姓名 , 临别时召集各位宾客 , 诚恳地说:“我本不想拒绝诸位好意 , 然因单车远行 , 所载礼物太多 , 会因财宝惹眼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 所以只好将所载礼物给各位留下了 。 ”于是照单发还 。 此举不仅清廉 , 且给朋友们留了面子 。 这是做人的智慧 , 也是交友的境界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