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敏锐者,都能很快地找到艺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现代生活的主体是城市文明,同时也与自然隔绝,空间的拥挤,人与大自然的疏离,给了现代人很大的压迫感。所以当春山寂寂,野渡横舟,云雾晦冥,烟雨濛濛,成为我们心仪自由之所。浮生如梦,世事似迷,皆是让人心烦意乱的根源,让人樊笼脱逃的处境。家山田园般的退隐便成为一种精神需求,需求的实质其实恰恰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来促成我们去寻求精神退隐而隐匿 起来的最大理由。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章插图

【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英旭老师把当今社会现实中人们精神寻觅的山水之像作为他所直面的山水形态的一个重要课题,不断在其作品中做出最大努力的探索。并用笔墨书写方式来作为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的技术支点,以区别简单视觉形式下的浮躁。运用赋予人文精神的现实景观,建造着一个贴近自然的理想山水世界并让其真实存在。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章插图

对于画家来說纸面的笔墨痕迹都是心理释义的抽象符号,应以一种超然之心去感受画面的意趣。更值得玩味的是赵英旭老师作品的画面感有别于通常传统绘画美学中的意象。他充当了自然景象的筛选者,从而让自己的艺术感嬗变为一种修行。其对客观自然山水风物、传统图式研习、经典文化的渴慕与虔诚深学,都融入在创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个人素养与艺术的共性并肩而行。自然融万象而游于其内,回窥传统图式而游离其外。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章插图

英旭老师作品中或是青峰环拱、夜月秋涛、白云霁雪、渔樵烟柳、或是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或是浅花旁岸、杂树幽篁、树石错绮、寂然无语、或是殿阁参差、荒舍老屋、远烟渐白、碧空逾瘦。笔墨中流溢而出的鲜活、空寂、沉雄、苍厚、仿佛这些时间印痕泄露了他画学思想变迁。从营造高妙雄浑之境,郁勃浑融的文人气息,再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悟会通神、放笔直写、笔无虚着、机有神行,其画学思想一步步在作品中完成了内省与自观的实践。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章插图

尤其每每下笔如行云流水,沉着痛快,于信手意笔之中显现森严秩序。他常常說纸上笔行墨走的言说终究隐晦,构图变化也不可地避免转言的误读。只有让自己成为自然的门子,不至于抛却了心灵真实。不要让一味不自醒的甜美,没有了厚重沉淀的触痛感,当没有触痛感地去显和表达自然或是心见之山水时就会显有些矫情。所以以心见其心是一个高贵而难以企及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是心性的某种限制与束缚。
笔墨$以心见之——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章插图

艺术家的创作源于被自然世界生动、鲜活的诱引。赵英旭老师以书写意识转换是画家探索方式,去寻觅那些与心对应的自然真相,但精神从来都因领悟而生,借助它们以达到心灵与情怀的延伸。他尤其注重线条与墨法的不断修持,力求朴质自然,意趣天然、蕴藏机变,书写性则是绘画语言叙述的坚实本源。正是这种本源的支撑,赋予他笔下的风物以心性洞察之力,延伸出或清空峭拔、或疏朗潇洒、或沉郁顿挫、或奇崛朴拙的风神。其内心的人文情怀被悄然唤醒,呈现出一个诗意的山水世界。是决定了心象符号落于纸上与内心完美融合,是心手自然契合的境地。被艺术家转化为心理状态的符号,在那里,只有印象与心象通融和谐。用他的话说,家山系列是在倾向于依照自然法则的再创造,用心性之光打磨作品跳脱出纸面。把自己画进去,于自然而然之中完成内在超越。其人文个性,思维谨严,随时随处在画面中得以不断增加,直至最终获得的形象语言恰如其分。艺术之所以是最简单又是最难的创造,源于人与自然的同情、同性、共生、共存。艺术家既要发现自然风物的流动生机,找到与其极度契合的语言,又要发现其即将背离的突变。如花开花落,自在随心,却无声无息中透露着最严肃的生命性质。面对自然,只有敏感,朴素,以本真之心见其本色的实质。才能于自我人格的发现中更为彻悟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