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一重山@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引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帝王数不胜数,而对艺术颇有造诣的帝王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南唐后主李煜绝对可以称得上帝王界的顶尖艺术家。他将词与传奇的人生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富有天下的帝王在经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后,失去自由、丢了尊严、悲苦又无奈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覆灭,亡国之君李煜沦为阶下囚,三年后因所写之词中流露了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文章插图

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位对权力无欲无求、远离朝堂争斗、偏安一隅的风流倜傥的君王。在现实中,他无法远离风雨飘摇的南唐政权,于是,他便在词中描绘了诗情画意、逍遥快活的生活图景,渴望过上无拘无束的理想人生。《长相思·一重山》是李后主前期的词作,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无非就是一个“愁”字,可通篇却未出现任何“哀怨”、“仇恨”的字眼,堪称妙哉。相传,这首词历经七百年无人敢仿,直至清代风流才子纳兰性德仿作一词,惊艳了世人。此二人的作品究竟谁的意境更高,谁又更胜一筹呢?一、《长相思·一重山》?南唐后主李煜凭借作品中清新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而被后世尊称为“天才词人”。王国维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评价道:“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李煜作品的欣赏与赞美。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文章插图

自南唐后,李煜的诸多词作纷纷被后世所模仿填词,包括他的得意之作《长相思·一重山》。全词如下:《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首《长相思》是李煜早期的名作之一,词牌名与整首词的内容十分吻合,写尽相思之意,刻画了一位在秋日里急求盼望征人归来、正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上片描写的正是思妇的所见之景,李煜用“重山”起笔,并通过“一”、“二”两数词来完成完成深层情感的递进。词重意不重,将思妇等待远在异乡的征人返乡的那种焦急不安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更将思妇内心的心事重重、相思重重、愈想愈愁的思绪形象生动地传递出来。接着,随着思妇的目光远眺,李煜又描绘了一幅萧瑟寂寥的山中秋景图。
【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文章插图

纵使远望“山远天高”,仍旧无法将离人盼来,一个“寒”字更加曲折传神地表达了思妇心中的阵阵寒意。结句中思妇扫视四周如火般的枫叶,骤然感慨枫叶再红,也红不过相思之苦。如此一来,相思之情绵绵无绝期,何时能够断绝?本词的主旨一望而知。紧接着,李煜利用相思切入,用简短、相似的句式指出时间飞逝之快,并暗示思妇相思已久,愁绪绵长。而后,思妇凝望正在往南飞的塞外飞雁,感慨大雁尚且知晓难归,怎么就不见漂泊在外的游子身影呢?难道游子在外遭遇不测?亦或是留恋外界风花雪月,不愿归来?种种担忧、哀怨的猜测如流水般不断涌现,令思妇久久不能忘怀。这首词最大的特点便是字字流露出思妇的秋日之思与秋日之怨,却未曾出现“秋怨”、“哀愁”等词。李煜用山水、枫叶、菊花、大雁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并用空灵淡雅、生动简介的语言直抒夫人心中之情,使景中蕴情,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