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鉴赏|书圣王羲之的这943个字......
文章插图
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字体,乃是草书,所以作为一种通行的字体,在读书人的群体当中,几乎无人不通,无人不晓,而对于当代人来讲,已经没有了这种交流环境,人们日常接触到最多的书体乃是“电脑体”以及“印刷体”,所以会在潜意识当中认为,优秀的书法其实应该如此。这自然是大谬!
王羲之在梁武帝时期便已经确立了在书坛的地位,他的法帖从梁武帝时代就开始搜集,到了唐太宗年间依旧如此,在皇家的内库当中,网罗了3000多件王羲之法帖。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帖,乃是在公元347-361年,也就是王羲之从44岁到58岁,这14年当中,王羲之写下的17封书信。这17封书信总计943字,乃是草书界的“无上范本”,被奉为“书中龙象”!
学习草书,《十七帖》是每一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件经典法帖,《十七帖》在草书上的地位就如同《集王圣教序》在行书上的地位一样,字字堪称模范,字字如同教科书一般。
后世的草书大师无不是从《十七帖》里面汲取营养,然后卓然成家的。《十七帖》之所以比其他的草书法帖高明的原因乃是它“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气象,无丝毫狂怪之气,中正而平和,且又不失变化,这本帖就好比汪洋大海,后世学书者,任取一瓢便足以受用终身了。
大儒朱熹曾经这样评价《十七帖》道:
“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这便是《十七帖》从容之气象品格,唐太宗评价其章法为:
“烟霏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意思是笔意绵绵,势力超绝。但唯一可惜的地方是《十七帖》传世仅为刻本,没有墨迹本,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大为不利的,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临摹刻本要有“透过刀痕见笔痕”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则很容易走弯路。
所以初学者学习《十七帖》,最好是学习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墨迹临本。这件《十七帖》,苏东坡临摹过,只可惜行笔悠游精神气格很像,但是用笔之法与结字之法与右军相去甚远,不宜初学。
元朝的康里巎巎临摹过,其点画精微,用笔爽利,不足之处是用笔上颇有俭省,意趣更是与原帖相差较大。明代的胡正、项元汴、董其昌皆有临本传世,但只可惜面目气格与原贴相差甚远。
而历史上最佳的临本乃是朱大有临的《十七帖》,无论在用笔、结字之法和章法气息,能够完全贴合晋人,若是直接看他的临本,满满的皆是晋人意趣,你会难以想象,这个临本是出自明朝人之手。
朱大有在书法史上寂寂无名,但他临摹的《十七帖》却成为了书法史上至为经典的临本,为后世所仰望。
朱大有临《十七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朱大有临《十七帖》全篇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