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二 )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哲思之美写景的佳作比比皆是,《春江花月夜》能够引起关注,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它跳出了传统山水风物的描写套路,发出了问号: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发出了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观月上升到了哲学的思维层面,正如那句经典的“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一样,开始探索起人生和宇宙的终极奥义。从立意这一方面来看,《春江花月夜》在诗词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影响了其后的众多诗人们。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语句之美《春江花月夜》中的文字都是极美的,它并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取胜,却又组合得意味无穷,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不知道崔颢所写《黄鹤楼》中的句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有没有参考张若虚诗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两句,但是两者之间高度相似,有理由相信崔颢至少借鉴了张若虚的神韵和意境。《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观月&《春江花月夜》到现在我都背不下来,为什么能到“孤篇盖全唐”?
文章插图

不足之处虽然《春江花月夜》美不胜收,但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开始,又落入到了闺怨诗的俗套,张若虚用了大量篇幅去描写一位思妇的心境体会,虽然用字用词也是非常唯美,但难免给人意象陈旧的感觉,与前半部分宏大的气象实不可同日而语。这可能也是宫体诗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不过要严格去要求唐初的一首诗歌似乎也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了。其实《春江花月夜》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多少关注,一些收录它的诗集也不过当成普通的诗来看待,一直到800年后,在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胡应麟在《诗薮》中才首次对其给予了赞扬:“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吟》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九无疑。”其后,清末文学家王闿运再次点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诗、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正是这一次大V的点评使《春江花月夜》正式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而“孤篇横绝”之语不知何时也演变成了“孤篇盖全唐”。而近代诗人闻一多则留下了“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评价。总的来说,《春江花月夜》既有极瑰丽而清致的景,也有极悠远富于想象力的遐思,更有极深刻让人沉迷的哲理,形成了情景交融、外景与内情的完美结合,并通过有规律的换韵,达到悠扬婉转,充满韵律美感的吟诵体验,确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不过,即使《春江花月夜》受到如此多的赞誉,我个人却并不认为它能达到“盖全唐”的高度,在我心中能有此成就的只有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思》不仅“盖全唐”,更超越了所有的文学体裁,是所有顶峰上的顶峰,是中国文化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理由?因为它的名字叫《静夜思》。《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