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952年,一位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知道后如何回应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带领中国百姓走向团结统一,更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诗人,先后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传唱度很高的诗句,《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是最经典的两首诗,受到了当时各大名家的称颂。
备受赞誉的诗句往往不可一蹴而就,大多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反复修改,毛主席在创作诗句的过程中也多次探访请教郭沫若等等大家,在不断的学习和修改中,才最终提炼出了当今社会传颂的版本。作诗也有一定的规矩和要求,毛主席在创作《七律·长征》之后就曾被一位来自山西擅长钻研楹联和诗词的教授,指出其中犯了错误,毛主席虚心听教并进行了修改。
毛主席!1952年,一位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知道后如何回应
文章插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引自《七律·长征》。据说这首诗是毛主席所发表最早的一首诗了,为纪念红军长征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也是这次的壮举激励着后辈儿女奉为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身处甘肃感慨红军战士的可贵品质,创作这首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诗句之后,在1935年时便迅速在军中广泛地传播开来。甚至吸引了外国人的喜爱,一位美国采访人员在来华访问期间听军中将领的传唱,一时也欣赏不已便记录了下来。两年之后《七律·长征》便在北京的报纸上刊登了,在当时的文艺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时间传播范围极广。
毛主席!1952年,一位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知道后如何回应
文章插图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有感而发并未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精修,便在军队里传播起来,并一发不可收拾。在1952年左右逐渐被改变为表演舞台剧的形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开来收获了一众忠实粉丝。其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伟人,在听到过《七律·长征》的诗句之后,也毫不掩饰对其的喜爱。
在《七律·长征》迅速在国内传播时,毛主席却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地分析出了这首诗在语句上存在的问题。毛主席在收到信之后虽及时回信表示了真挚的感谢之情,却并未及时对诗句进行修改。毛主席对诗词的态度非常谨慎,常会在作诗中针对某一词反复斟酌,时常请教当时郭沫若、臧克家等诗词大家的看法。
这位给毛主席写信的是何许人也,当时在多方打听和探访之后得知,这位写信的是罗元贞教授。罗元贞教授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广东,并且曾留学于日本的高等学府早稻田大学,在留学期间主要钻研日本历史,对于中国诗词也颇为喜爱时常钻研。
毛主席!1952年,一位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知道后如何回应
文章插图
罗元贞教授在日本留学回国之后,曾在多地大学任职文学院的教授,由于长时间学习和钻研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积累量丰富的经验和学识。作为一名文学院的教授,自身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同时也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罗元贞教授平时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诗词创作的一些规范形式,本人擅长楹联和诗词创作,相比于普通百姓更加了解自明清之后所流传下来的诗词创作方面的要求。在阅读诗句时罗元贞教授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出诗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所犯的错误性质。
毛主席!1952年,一位教授建议修改《七律·长征》,毛主席知道后如何回应
文章插图
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的要求和规范,诗词创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明清时期一些诗词大家在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时,总结提出了很多诗词的禁忌。“犯复”和“合掌”是最典型的两大问题,很多贯古通今的诗词大家也难以避免的犯错误。“犯复”是指摸一个字或词语在一首诗中多次出现;“合掌”则是指同一意象在同一首诗中反复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