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馆&历时8年修复,乾隆皇帝重要藏书年内与市民见面!

1月7日,历时8年之久的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宣告取得圆满成功。300多册一级破损古籍在科技手段辅助下,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得到了妥善修复。“如今修复完成,在馆内恒温恒湿库房内再保存200年不成问题。”担任此次修复项目首席专家的国图古籍馆资深修复师朱振彬介绍。
古籍馆&历时8年修复,乾隆皇帝重要藏书年内与市民见面!
文章插图

“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几经坎坷,磨难频生。期间火、盗、兵、蠹,致使藏书大量损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目前,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279部,其中宋、元刻本占比较大,并且保存着《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最为珍贵的大部分古籍。这些古籍不仅刊刻年代久远,有的还是存世孤本,弥足珍贵。
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完成了对“天禄琳琅”未编书部分的编目,并调查发现馆藏270余部3500余册“天禄琳琅”古籍中约百分之十即300余册存在严重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装帧解体等问题,有的甚至已如砖头一样僵硬无从下手,均属一级破损,急需抢救性修复。由于这批古籍版本时间跨度大,涉及不同时期的纸张、装帧等情况,国图决定边修复、边研究、边教学。而由于古籍遭遇的破损类型也很多,也对修复师提出了很大挑战。随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择优选出来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在古籍修复一线岗位表现突出的12位古籍修复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切磋技艺,参与“天禄琳琅”修复。
古籍馆&历时8年修复,乾隆皇帝重要藏书年内与市民见面!
文章插图

【 古籍馆&历时8年修复,乾隆皇帝重要藏书年内与市民见面!】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等其他重大古籍修复项目不同,“天禄琳琅”的藏书破损情况复杂且多样。因此在修复前,每册古籍都通过先进仪器来检测判断各方面情况。如判断古籍纸张时,不再单纯通过摸、看来判断,而是通过仪器来判定是竹纸、皮纸、混料纸,还是宣纸、草纸、化纤纸(衬垫用纸),从而为每一册古籍都制定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中的摄像、照相、文字记录等也留下了珍贵资料,不仅为业内同仁学习古籍修复提供详尽资料,也为日后科技更加发达的时代里逆转修复提供了可能性。
今年,这批修复后的古籍将面向公众举办特展。

_原题为:历时8年修复,乾隆皇帝重要藏书年内与市民见面)
来源: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