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黎明一向有“贵公子”的美誉 。
他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才华 , 比如“金句” , 又比如很早就开始尝试做广告编导 , 也或是四大天王中第一个监制电影的人 。
而在步入天王年代之后 , 他也算得平步青云和春风得意 。
甚至拿九十年代的歌坛和影坛来讲 , 在四大天王中年龄最小的黎明 , 也可谓少年得志 。
文章图片
在天王之争的上半场 。
他在发唱片的第二年就拿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IFPI香港全年销量最佳大碟 。
又率先从刘德华手里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抢了过来 。
紧接着追平歌神记录 , 连续拿了四次金曲金奖 。
此外还以多部文艺电影作品广受赞誉 。
这一路的顺风顺水 , 或也造就了他某种程度的“自负”心态 。
多年后 , 当他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 曾在接受访谈时讲 , 大意是人生要靠运气 , 运气好的时候做什么别人都说好 , 当运气不好了 , 就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
当然 , 在粉丝的角度而言 , 不觉得黎明下行了 , 他们说黎明只是随心所欲 , 不需要拼命工作 。
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 。
毕竟年过六十的刘德华还在不断拓展资源 , 张学友音乐之旅还在继续 , 也即将复出拍戏 , 大黎明一岁的郭富城还在电影路上狂奔 , 其实若论身家 , 他们中有哪一个需要为生计发愁?
说到底 , 还是坚韧和对职业的热爱在推动 。
而黎明 , 则在连续的失利中 , 或许已经失去了这种热爱 。
尤以《抢红》的打击为甚 。
【熊山君|港影:黎明的自负,危险的舒适区,与最后的“稻草”《抢红》】
文章图片
关于他的影路表现 , 早已做过剖析 。
大致就是九十年代一路高歌 , 新世纪初抵达顶峰 , 随后开始沉湎于舒适区 , 步入表演的固化阶段 , 至零零年代末期的《梅兰芳》开始全线溃退 , 其后试图以《十月围城》和《火龙对决》两部影片转型而不得 , 在《鸿门宴传奇》之后跌入烂片泥潭 , 再也无力抽身 。
早期的浪荡不羁、潇洒畅意与爆发张力统统不见 , 只余下内敛到木讷的手段 , 观众只能见到千人一面 , 除了铁粉 , 谁还会为你买单?
而铁粉从来就不是撑起票房的主力 。
但即便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 毕竟天王余威还在 , 做小成本电影的主角、或者大制作的配角 , 其实也全无问题 , 但他偏偏急切地去祭出了一部《抢红》 。
很多人说 , 黎天王的《抢红》能媲美刘天王的《富春山居图》 , 其实这两部电影虽然评分差不多 , 但前者威力比后者要大太多 。
当年刘天王一句道歉就轻轻揭过 , 而黎天王则因这部电影直接息影 。
而《抢红》的豆瓣评分人数仅7104人 。
文章图片
之前一直很好奇 , 《抢红》的编剧都是些什么人?
最开始在百科里面没见到这一栏 , 豆瓣和海报里面倒是写了 , 熊山君、毕成功和黎明 。
熊山君?这是西游记里的妖怪 , 除此之外就查无此人 。
毕成功?第一反应是另一个姓毕的电影人 , 查了资料发觉不是 , 编剧作品只有一个与其他人联合署名的《情敌蜜月》 。
剩下最后一个就是黎明 。
刘德华粉丝经常喜欢宣讲一件事情 , 那就是刘德华编写了《无间道》剧本 , 我每次都和他们讲 , 别给自己偶像抹黑 , 刘德华最多是在电影的拍摄创作过程中提出过意见和建议 , 远远达不到创作的程度 。
- 刘青云|港影:寂寞清冷,白衣如雪,“剑神”郑伊健的江湖路
- 演技|港影:冒险者,天蝎之王郭富城,演技大成始于《无双》
- 黎明|港乐:续篇,谁不需要金针奖?
- 杜琪峰|港影:悲情三部曲,宿命与暗黑,杜琪峰的渐进式探索与转型
- 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 影坛|港影:香港影坛,八部天龙
- 电影|港影:收官季,一场各取所需的残局,谁来定义港影最后的高度?
- 电影|港影:一场演员的接力,前梁后郭,六部堪称表演满分的作品
- 湄洲镇|香港影星钱小豪又在吃“老本”,这次的吃相,比较漂亮
- 钱嘉乐|香港影坛亲兄弟,哥哥冷酷,弟弟喜感,见证了港片的高峰和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