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2022年1月14日 刊| 总第2752期
来源:北青艺评
作者:周黎明
米未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炮而红 , 笑果文化的《脱口秀大会》已办到了第四季 。 这两档节目的出圈让很多人对本土喜剧重拾希望 , 它们展现了一种跟当下氛围以及年轻人喜好更为接近的气质 , 又让偶尔“?一眼”的路人产生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观感 。
熟悉的是 , 这不是相声么?传统相声也有单口的呀;那不是小品吗?每家电视台的晚会必备节目呀 。 不过 , 你只要看上五分钟 , 就会发现它们跟传统相声和小品的不同 。
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文章图片

其实 , 不同之处从名字上就已经暗示了 , 但因为翻译等原因 , 产生了一些张冠李戴 。 中文“脱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译 , 看字面就知道 , 那是一种聊天节目 。 聊天可以很正经 , 也可以嘻嘻哈哈 。
《脱口秀大会》展现的表演形式 , 准确的说法叫standup comedy , 中文没有完全对应的译名 , 香港译成“栋笃笑” , 北京的“单立人”品牌显然起源于这个英文名 , 大山曾在他的表演中建议翻成“立马逗” , 可能是最传神的译名 , 可惜未能传开 。
在英美 , 这种表演大量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 , 尤其是固定的脱口秀 , 经常以一大段单口相声来开场 , 而主持人本身也是著名的standup演员 。 比如传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便沿用这种形式 , 《脱口秀大会》里有一位选手的事业理想是主持一次奥斯卡 , 就是这个原因 。
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文章图片

如果说英美的单口相声被李诞套上了更加宽大的脱口秀帽子 , 那么 , 米未把sketch comedy直接翻译成“素描喜剧” , 一下就正本清源了 , 弊端是直译通常比较生硬 。 而且 , 这里的sketch并非源于绘画 , 而是字典里并排列出的“简短陈述的故事或短剧”的意思 , 但至少跟原文对应上了 。
【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文章图片

《周六夜现场》
说这两档节目受到英美喜剧的影响 , 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 素描喜剧是搜狐引进《周六夜现场》才被国内观众大量看到 , 而近年来西方流媒体推出的大批单口专辑 , 也在国内某些圈子里流传 。 诚然 ,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表演形式 , 但能跨国传播的则以英美为主 。
有趣的是 , 英美这两种喜剧形式的起源 , 跟咱们的相声和小品极其相似 , 最早也是在类似北京天桥的杂耍场所 , 英文叫vaudeville , 后来通过广播和电视登堂入室 , 并进行了文人化改造 。
素描喜剧的巅峰之作是英国的巨蟒团队(Monty Python) , 都是牛津剑桥的高材生 , 他们在1969年-1974年推出的《飞行马戏团》电视栏目影响了几乎所有后来者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有一个剧目《笑吧 , 皮奥莱维奇!》灵感来源或许就是《飞行马戏团》中一个用喜剧笑死纳粹的创意 , 至少有异曲同工之妙 。
素描|周黎明:喜剧节目的“洋基因”
文章图片

巨蟒团队
喜剧一向有较大的传播障碍 , 观众若不熟悉一个梗的背景 , 就不会觉得好笑;若把背景提前讲解 , 又消解了整个喜剧设置 。 喜剧人需要超强的戏剧反转概念 , 因为每一个包袱的甩出 , 都是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 。 以这两个节目为代表的年轻喜剧人 , 从西方吸收了大量这类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