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闫红说|黛玉的还泪史,就是少女的成长史( 二 )


而她撺掇宝玉不要理睬李嬷嬷 , 亦未必是赞成宝玉喝酒 , 更多的 , 怕是想要在宝钗面前展示自己宣示主权 。 当李嬷嬷说:“你倒是劝劝他 , 只怕他还听些” 。 黛玉理直气壮的一通抢白 , 是在撇清 , 也是快乐地逞口齿 , 但终归 , 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紧张 , 此时 , 她对于新环境的紧张 , 已经转换为对宝玉的紧张 。
若不是心中不踏实 , 怎会在意一城一地之失?若是真的自信 , 又何必一次次地突出自己 。 黛玉这样处处留心 , 掐尖要强 , 不过是因为她没有从宝玉那里 , 得到她想要的那句话 。 那时的宝玉 , 对她虽然也是各种温存体贴 , 但总是处于青春的躁动期 , 真如黛玉所言 , 是见了妹妹就忘了姐姐 。
爱一个没有十足把握的人 , 就像在暗夜里踮脚走过水洼 , 你不知道哪一步会踏空 。 你看那时的黛玉 , 她试探、争吵、哭闹、没来由的醋意 , 像一粒粒石子 , 将黛玉原本安宁的生活硌得伤痕累累 , 但也是她黑暗中的落脚点 , 一粒一粒 , 将她带到光明的地方 。
宝黛之恋 , 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 , 虽然一开始宝玉也说 , “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 , 但这种似曾相识的好感之后 , 宝玉又漫游了许多地方 , 见了很多人 , 经过一系列的比较、思考与顿悟 , 才终于确定 , 他只能得到黛玉那一份眼泪 , 黛玉才是那个与他同生同死的人 。 在这之前 , 黛玉要受许多苦 , 掉很多眼泪 , 甚至于 , 失很多次态 , 这既是小说一开始所言的“还泪”模式 , 也是一个少女能为她的爱情所做的 。
在曹公的笔下 , 一个女孩子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 , 相反 , 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 , 黛玉的魅力 , 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自苦 , 那自苦 , 让你对她有一种同类的同情 , 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那个自己 , 你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 , 你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 。
当黛玉亲耳听到宝玉当她是个知己 , 确定自己才是宝玉过眼的弱水三千里 , 愿意掬起的那一瓢饮 , 她突然就变得安宁了 , 柔软了 , 像是化茧成蝶 , 你看到的黛玉 , 再也没有跟谁起过冲突 。
林黛玉|闫红说|黛玉的还泪史,就是少女的成长史
本文图片

首先是跟宝钗“金兰契共剖金兰语” , 她心里敞亮了吗 , 就能把人朝好处想 , 并且不惮于对这个曾经的假想敌表达对亲情和友谊的渴望 。
宝钗的妹妹宝琴来探亲 , 贾母宠到史无前例 , 压箱底的两件斗篷 , 一件孔雀毛的给了宝玉 , 一件野鸭子毛的给了宝琴 , 还想为宝玉求亲 , 又特地托人带话给宝钗 , 说 , 琴姑娘小 , 别拘紧了她 。 替这小姑娘样样想得周到 。
要是放在过去 , 黛玉不知道要怎么不痛快 , 但这次她赶着宝琴只喊妹妹 , 连名字都不叫 , 当成自家妹子没错了 。 爱情给了她能量 , 像一个小小的护身符 , 帮她医好那些口不能言的暗疾 。
尤其和前面章节形成鲜明对比的 , 是宝钗派个老婆子送燕窝那一回 , 她很客气地跟那老婆子说费心 , 又要她在外间喝茶 。
“婆子笑道:‘不吃茶了 , 我还有事呢 。 ’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 。 如今天又凉 , 夜又长 , 越发该会个夜局 , 痛赌两场了 。 ’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 , 今年我就大沾了光儿了 。 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 , 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 , 又坐了更 , 又解闷儿 。 今儿又是我的头家 。 如今园门关了 , 就该上场了 。 ’黛玉听说 , 笑道:‘难为你 。 误了你发财 , 冒雨送来 。 ’命人给他几百钱 , 打些酒吃 , 避避雨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