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遗址 两段铭文共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二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M1902墓内发掘出一件青铜卣 , 卣中铭文可辨识:“太保墉匽 , 延宛匽侯宫 , 太保赐作册奂贝 , 用作父辛宝尊彝 。 庚 。 ”根据铭文 , 推断其大意为:“太保在匽筑城 , 遂后在匽侯宫举行祭礼 。 太保赏赐给作册奂贝 , 奂为他的父亲辛做了这件礼器 。 庚 。 ”铭文中出现“太保”“墉燕”“燕侯宫”等内容 , 证明了3000余年前 , 周王重臣召公 , 亲临燕都也就是今天的琉璃河燕都遗址所在地 , 建筑了燕国都城城墙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雷兴山认为 , 铭文中的“墉”字 , 是筑城之意 , 证实召公亲自来过琉璃河遗址 , 并在此筑都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认为 , 这篇铭文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实证了3000余年的北京建城史 , 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 堪称北京之宝 。
青铜卣上的铭文与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克盉、克罍的铭文互为补充 , 是研究燕国早期历史的宝贵史料 。
利用新方法新技术
实现精细化考古发掘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郭京宁介绍 , 本次发掘采用最新的测绘手段、信息记录手段和文物保护技术 , 对文物进行了精细化发掘 。 在曾出土伯矩鬲、现编号为M1903的大墓中 , 这次新出土了多件漆器 , 可辨识者有三角纹簋、豆等 。 漆器的发现 , 弥补了上世纪现场文物保护技术有限的遗憾 , 对于墓葬随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考古发掘工作 , 针对不同材质遗物进行因地制宜的文物保护 , 对木杆、席痕、朱砂、织物等有机类文物 , 使用薄荷醇等进行临时加固处理;漆木器等文物采取薄荷醇、石膏、聚氨酯发泡剂等 , 结合整体套箱快速提取后 , 迅速置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和保护修复 。
为填补以往田野发掘的空白 , 研究西周墓葬的棺椁规制 , 考古人员首次采用了从椁室之外向内清理的“破壁发掘法” , 对重点现象和出土器物进行1/2清理 , 重点痕迹留取剖面 。 清理出多处以往未发现的漆器、织物交叠现象 , 首次辨识出北京西周青铜箭头的木质箭杆、席纹等 。 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带纹饰的丝织品 , 精准还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间位置 , 为还原下葬过程和丧礼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琉璃河遗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建立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 将遥感考古、坐标信息、航空摄影、电法物探、勘探和发掘的成果统一到大遗址“一张图”中 , 建立三维模型 , 全面收集信息 。 考古人员还同步开展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冶金考古和测年、同位素分析工作 。
新发现成规模夯土建筑
燕都“穿井治城”水平发达
“我们已经确定了两种墓葬形态 , 即居葬合一和单纯墓地 , 对墓地结构和族群分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郭京宁介绍 , 城内新发现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4处 , 大型水井7处 。 大型夯土保存之好、范围之大 , 在西周考古中属于前列 。 大型水井的井圹夯土宽度超过30米 , 深逾10米 , 分布在包括城南区域 , 说明西周燕都凿井技术的水平已经相当发达 , 大型水井附近存在高等级建筑的可能性非常高 。 专家认为 , 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城内功能区的分布 , 了解燕国始封地的规划理念、组织模式和治理能力 。
“本次厘清的西周墓地范围超出原有认识的墓葬区边界 , 表明琉璃河城外存在小型聚落 , 就近埋葬的情况 。 ”郭京宁说 , 这对进一步了解琉璃河遗址辐射范围和族属分布具有价值 , 为琉璃河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强大的考古支撑 。
采用普遍勘探、重点勘探、抽样勘探相结合的方式 , 完成重点勘探面积约32万平方米 , 抽样勘探面积45万平方米 , 发现遗址的保护区域范围为17.3平方公里 , 远超过此前对遗址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