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明差异和化解分歧是族群和谐、文明共生的前提。不同文明之间,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共享世界和平发展的成果。华侨华人文学既讲述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故事,也讲述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具有特定的意义,其讲述位置及方式也更符合所在国民众的认知心理。”陈庆妃说,“正是基于这种双重性的认知,我们希望将华侨华人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建立学科自主性,在全球化文明对话、互鉴的视野中,推进华侨华人文学研究。同时,凝聚全球华人学者的智慧,将‘华侨华人文学与中外文明交流’研讨会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不断深化、转化研究成果。”
中国经验与本土经验相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华侨华人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众多学者多年的潜心研究。
【 文学$华侨华人文学创新研究方兴未艾】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师沈玲在她的文章《中国经验:海外华文诗歌的文化表征》中表示,海外华文诗歌中的中国经验有两点内涵:一是指其语言、艺术表现等不脱中华文化的胚胎,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决定的;二是海外华文诗歌中的中国经验与作者居住国的本土经验相融,这是由创作主体的多重身份决定的,也是文化在异域传播与族群传承中必然伴随的变异性决定的。
沈玲说:“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侨校,所以我们的生源很多来自东南亚,我也因此关注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发展。在《同根共荣:东南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历史回顾》一文中,我通过回顾东南亚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发现二者是一种同根共荣的关系。”
陈庆妃一直以来也致力于华侨华人文学研究,目前负责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文学研究”、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新移民文学回流现象研究”。
在《“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以新移民作家为考察对象》一文中,她提出“侨乡”联结着海外华侨华人与其祖居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地域空间,侨乡研究不能局限于社会学、经济学、国际移民学的数据分析模式,而应该成为具有独特内涵的审美对象,以侨乡文学为路径,以华侨华人的“双乡”生存模式为典型样本,揭示全球化流动时代下华侨华人海外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
“从事华侨华人文学研究,既是源于华侨大学‘因侨立校,为侨服务’的宗旨,也是缘于个人的学术兴趣和情感。”陈庆妃说。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好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海蓝宝#同戴海蓝宝石首饰,卡米拉奢华繁琐戴妃简约大气,展现了两种美
- 年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青少年|新华全媒+|以刀代笔,壳上舞蹈——蛋雕艺术献礼冬奥
- 翰墨交谊&华艺在线·淘珍30期|翰墨交谊:同一上款旧藏专场
- 四大文明古国&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 风雨同路@「作品欣赏」喜迎华诞,书法家孙大纯以书法礼赞伟大祖国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诸城市!诸城市大华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写“春联”送“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