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观古今看世界水泊梁山,曾经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也好,天生一副侠义心肠的也好,打小就仰慕江湖侠士的也好,出身草莽以打家劫舍为生的也好。108位好汉在梁山上相聚,为的无非就是保命,顺带着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需要建立秩序。从宋江在聚义厅前排座次的时候开始,就有人已经看到了今后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入云龙”公孙胜。《水浒传》的原型,是在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的宋江起义。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北宋宣和年间,朝廷昏聩腐败,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率领一支起义军“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本来只是北宋无数起义军中平凡的一支,却在千百年来演变成了一段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小时候看《水浒传》电视剧,当真以为梁山好汉是因为不满朝廷昏庸,愤然起义的大英雄。长大后再读,才知其中字字句句,为的俱是私利。权力的争斗,利益的冲突,在这一干最不应该有深沉心机的好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初读《水浒传》原著,会给人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自己曾经熟悉的英雄好汉,怎么在书里却好似全然变了一副面孔?这帮打家劫舍的强盗,为啥会被尊为“好汉”?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直到看到公孙胜,才算勉强找回了一点熟悉的味道。要我说,公孙胜绝对是梁山上最符合历史里“宋江起义军”形象的人。纵观全书,唯独一件事情是他主动做的,那就是“智取生辰纲”。公孙胜撺掇晁盖抢蔡京的东西,用的借口是“这北京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晁盖显然也是干惯了打家劫舍勾当的,很愉快地就接受了这个建议。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公孙胜是个道士,他的人生追求本应当是长生大道,为何跟一群土匪混在一起?或许,公孙胜入伙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帮梁山众人“成就大事”的。我们知道,历史故事里总会有个神出鬼没的隐士形象,比如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朱棣身后的道衍和尚,乃至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这些人出世,都胸怀济世安民之志,绝非为追求荣华富贵而来。因此,公孙胜上梁山,也就有了更强的目的性:他要的,就是借助梁山的力量,推翻昏庸的朝廷。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只不过,公孙胜看好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晁盖。宋江入伙后,众位好汉要重新排座次,晁盖第一,宋江第二,吴用第三,公孙胜第四。其他好汉的座次,晁盖提议以功劳来确定,宋江却否决了。宋江建议道:“休要按功劳分高下,梁山原先的头领去左边主位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坐,待日后出力多少,再做定夺。”


梁山#宋江聚义厅前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飘然离去,吴用至死才醒悟
文章插图

这样的分法,名义上是为了公平,背地里,却把梁山的头领们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两派:晁盖手下的旧头领,和宋江带来的新头领。两拨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而从两边人数和实力的差距上,也能看出,宋江一派明显占了上风,日后的梁山必定是以宋江为主导的。而宋江是个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