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2006年,陈忠实被某大领导质疑:“写完《白鹿原》山穷水尽了吧?还是应该好好体验生活,深入基层!”不曾想这句话点燃了陈忠实。陈老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对方尴尬不知所措!有人说,陈忠实不懂收敛,故意给别人难堪。可真的是这样吗?#白鹿原#
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文章插图

“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这八个字,任何时候都不要在陈忠实面前提起。坊间有句话:“不懂别人苦,莫劝他人善“。为写作《白鹿原》,陈忠实付出了太多。其中的苦楚,恐怕唯有陈老自己知道——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体上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白鹿原》夺走了陈忠实多活几年的光阴。
1992年以前,陈忠实作为陕派作家代表人物,他先后发表多部作品,并一再登上赫赫有名的《当代》杂志。到八九十年代,陕西文坛乍然“新星”涌现。其中就有陕北路遥,陕南商州贾平凹。
路遥一部《人生》,声名鹊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人生》高潮。彼时,同在陕西作协工作的陈忠实,每天都有人来拜访。让他苦闷的是,这些读者都是问路遥办公室在哪里的?《人生》的成就之高,在今天亦是难以企及的高度;另一方面,后起之秀的贾平凹异军突起,凭借《秦腔》和《酱豆》等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反观陈忠实,虽然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但都是短篇,没有一部大作能够拿得出手撑门面。衡量一个作家水准的,恰恰就是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刺激陈忠实放弃作协职务的是另一件事。
一天,陈忠实骑着自行车奔驰在渭河平原,恰好遇上几个老朋友。对方打趣:“你一个搞文学创作的,怎么连个《人生》都弄不出来呢?”陈忠实听到这句话,就像一根针扎在心上。但此后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写就一部死后能垫棺作枕的作品,否则就是白活一世。
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文章插图

为写作《白鹿原》,陈忠实辞去省作协职务,直接搬家到乡下,开启了“苦行僧”式的写作。当时生活过得紧紧巴巴,每个月全家也就100元收入,家里开支、三个孩子都要从里面出。陈忠实生活非常艰苦——馒头就大葱、咸菜经常就是标配。唯一改善伙食的机会,便是当地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陈老就会以账薄先生前往,别人给他一点钱,接下来的日子好过几天。
生活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了写作和还原真实的《白鹿原》世界,陈忠实不得不走访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一线、基层,和当地原上老农一并翻地、干农活,通过这些上一辈老者,陈忠实得到了大量荒诞、离奇的别人看不懂的奇闻轶事。与此同时,他多处走访、询问,在蓝田、长安和咸宁等地,搜集到了20多卷资料。
翻开那些泛黄的扉页,各种旧社会或诡异、或荒诞的故事扑面而来。陈忠实这才发现,虽然这片土地已经生活了40年,但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县志所记载的民间诡事、传说,成为陈忠实《白鹿原》中人物、事件的直接来源。
20卷县志,光记载贞妇烈女的就多达4-5卷。一方面,这些珍贵的县志资料给了陈老切实可依据的史事真料;另一方面,翻阅县志,书中人物活灵活现,一如滚动的幻灯片一样在眼前浮现。如何铸就伟大的作品?这些鲜活的血淋淋的例子不能被尘封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
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文章插图

1988年,陈老就坐在椅子上,他写下一句,撕掉一张,写下又继续撕掉。桌子上的茶,凉了一次又一次。几经思考,他终于写下那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的经典开篇。这句话一出,灵感喷涌,眼前一幕幕铺天盖地而来。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沉静中,陈老仅仅10个月就完成了《白鹿原》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