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乡$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写下《送柴侍御》,后两句成赠别的千古名句( 二 )


两乡$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写下《送柴侍御》,后两句成赠别的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如今的学生知道王昌龄,多半是因为他的军旅诗。比如,《出塞》和《塞下曲·二首》。他的传世诗作不多,但是品质非常好。部分七绝的水平,可与李白一较高下。但是他生平写得最多的并不是军旅诗,而是“送别诗”,这类诗占了他现在诗歌总量的62%。唐代诗评家对王昌龄诗歌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与他同时代的《河岳英灵集》收录他的诗十六首,是所有诗家之最。然而与他巨大声名成反比的,是他在官场上的地位,终其一生最高只当过八品官。现在史书中对王昌龄的记录非常稀少,只知道他家中十分贫寒。从二十一岁起四方流浪的状态,以及后面“露投桑林,夜隐荒墅”的情况来分析,他家中的亲族恐怕不多。而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提到的“亲友”,恐怕全部都是他在出仕前后,在文坛和官场上结识的朋友。
两乡$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写下《送柴侍御》,后两句成赠别的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昌龄传世的诗篇中绝大部分都是“送别”诗了。因为“送别”的次数太多,心伤的次数也太多,他渐渐就能够接受这种“离别之伤”。所以才能反过来安慰朋友,不要太伤心。谁能料到,一代“诗家天子”,却是人间落拓客。仕途一生不顺的王昌龄,在被贬龙标之后并没有从此变得颓废。他仍然对生活抱有极大的期望,继续呼朋唤友高调地进行他的诗歌创作。本篇所提到的这首《送柴待御》,就是在这个时间创作出来的。然而,就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当王昌龄遇到大赦时,却在回乡的途中被一个叫闾丘晓的亳州刺史杀害。史书寥寥一笔,带过了这位“七绝圣手”的一生,连他的死因都没有写明白。辛苦过了一辈子,王昌龄横死之后只留下181篇传世诗作。从此埋骨青山,等待千年,时刻期盼着与他的异代知音,共沐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