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1月7日,在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考古工作人员在数百平方米的探方区内发掘和清理出土物,此处被命名为沙角遗址,是东莞发现的首个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
文章插图
考古现场
根据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提前介入城乡建设。近期,东莞市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虎门镇沙角社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发现1处沙丘遗址,存在先秦时期文化层堆积与活动面遗迹。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首次发现沙丘遗址
沙丘遗址作为具有明显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存,因其分布在沿海沙滩、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沙丘遗址在我国东南沿海如珠江口两岸的珠海、中山等地均有发现,是构成广东先秦时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江三角洲沙丘遗址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息息相关,距今6000年前后,珠三角的海平面达到现在的高度,形成现代海岸线格局,沙丘堆积逐步形成。这时期大陆的人类群体开始慢慢走出洞穴,来到靠近海河岸边活动,留下了他们的文化遗迹。
文章插图
发掘现场
在东莞以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主要是贝丘遗址和台地遗址,如南城蚝岗、企石万福庵、石排龙眼岗和虎门村头等遗址。此次在东莞首次发现沙丘遗址,在300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出大量陶片、磨制精致的石器和玉器,对丰富东莞古文化遗址类型、延伸东莞历史轴线、增强东莞历史信度、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又一例证。
出土大量陶片、石器和玉器
文化层,是考古学术语,指的是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通过考古地层的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来判断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一般来说,稍早年代的地层会被晚期地层叠压或打破。
文章插图
考古文化层
该沙丘遗址早期文化层堆积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堆积,可分为2层,上层为灰褐色沙土层,厚约25厘米,含大量角砾、红烧土块、陶片等;下层为黄褐色沙层,厚约20厘米,沙质较纯净,角砾减少,陶片个体较大。
出土遗物中,有玉质精美的玉环、纹饰繁多的陶片,以及锛、镞、砺石等石器。陶片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纹饰种类繁多,有绳纹、曲折纹、菱格纹、方格纹等十多种纹饰,可辨识器形有罐、釜、豆等,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且当地的制陶工艺较为成熟。
文章插图
出土陶片
文章插图
现场清洗晾晒陶片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夹砂陶因在陶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砂粒和其它碎末而得名,在受热时不易裂开,多作炊器,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它对改进人们生存环境、由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改为熟食起到巨大作用。泥质陶是用经过淘洗、不掺砂的粘土烧制而成,多作盛具。石锛、石镞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珠三角的使用年代延续至商周时期。
初步尝试公共考古
此次沙角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在尚未完结的情况下,精心选择了适合的考古现场向媒体开放,让关注考古的媒体采访人员近距离参观考古遗址、亲身感受考古现场、拍摄记录考古发掘和清洗整理出土遗物的过程,通过媒体的视角向公众展现考古的魅力,通过精准系统的考古学传播使专业考古成果为民众所知晓。这也是东莞市在公共考古领域的初步尝试。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