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

文·段宏刚
郑孝胥(1860年——1938年)是近代实力出众的诗人和书法家,尤其是他的书法,以楷书和隶书见长,在结字和风格上都有独到之处,自成一格。在结字上,字体瘦高、挺拔、峻峭,形成了苍劲、清朗、朴厚、凝重的风格面貌。
书法大师沙孟海(1900年——1992年)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书里,对郑孝胥的书法给出了很高评价,他说:可以矫正赵之谦的飘泛,陶浚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的弊端的,只有郑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


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
文章插图

《近三百年书学》是沙孟海先生写于1929年的重要著作,他以历史的视野,严谨的态度,盘点了300年来在碑学和帖学两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被他在书中提及和认可的书法家,都在书法史上留下了盛名。
郑孝胥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自小饱读诗书,他在书法上,前期以学习帖学为主,曾对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大师的书帖进行了长期临摹,同时对“馆阁体”的结字和笔法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综合来看,郑孝胥前期的书法具有妍媚、秀逸、工整的特点,结构造型看起来很好看,但书法线条的骨力不足,令人回味的地方并不多。


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
文章插图

1889年,29岁的郑孝胥考取内阁中书,有幸拜在诗书画样样精通的文坛泰斗翁同龢(1830年——1904年)门下。经过翁同龢的指点,郑孝胥开始把大量时间用在研习碑学书法上,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魏碑体的扁平字体被他拉长成瘦高形,并吸收了李斯、李阳冰、邓石如、吴昌硕等篆书名家的笔法,最终形成了瘦劲、峭丽,有柔有刚的审美特征,在近代书坛影响很大,被圈内人称作“郑派”书法,求他墨宝的名流商贾每天络绎不绝。
1912年初,溥仪退位后,作为清朝遗老,郑孝胥离开京城到上海生活。生命的最后20多年,他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度过。


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
文章插图

郑孝胥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书法作品,包括信札、题字、牌匾等多种体裁。他最有名的一件书法作品无疑是“交通银行”这四个题字。
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由著名经济家、银行家、财政部次长梁士诒(1869年——1933年)先生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创建,成立之初,总行设在京城,后来,总行在1928年搬到了上海,发展至今。如今,交通银行是国内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网点。


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
文章插图

交通银行成立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牌匾。是因为当时梁士诒对活跃在京城的书法家,在知名度、影响力和实力上,都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给交通银行题写牌匾的事情也一拖再拖,初期只能以印刷字体将就着用。
直到交通银行在1928年搬到上海后,梁士诒才打听到书法大家郑孝胥一直生活在上海,于是,决定邀请郑孝胥给交通银行题写牌匾。
当时的郑孝胥,在上海滩的名气如雷贯耳,每天求他买字的人太多,以至于他家每天门庭若市,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所以,他只能以提高润格的方式,把一部分买字者拒之门外。


交通银行#郑孝胥当年题写“交通银行”牌匾,润笔费为4000大洋,如今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