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弟#连载丨《丰子恺自述》02:忆弟

慧弟#连载丨《丰子恺自述》02:忆弟
文章插图

作者:丰子恺 著/绘 钟桂松 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突然外面走进一个人来,立停在我面前咫尺之地,向我深深地作揖。我连忙拔出口中的卷烟而答礼,烟灰正擦在他的手背上,卷烟熄灭了,连我也觉得颇有些烫痛。
等他仰起头来,我看见一个衰老憔悴的面孔,下面穿一身褴褛的衣裤,伛偻地站着。我的回想在脑中曲曲折折地转了好几个弯,才寻出这人的来历。起先认识他是太,后来记得他姓朱,我便说道:
“啊!你是朱家大伯!长久不见了。近来……”
他不等我说完就装出笑脸接上去说:
“少爷,长久不见了,我现在住在土地庵里,全靠化点香钱过活。少爷现在上海发财了?几位官官了?真是前世修的好福气!”
我没有逐一答复他在不在上海,发不发财,和生了几个儿子;只是唯唯否否。他也不要求一一答复,接连地说过便坐下在旁边的凳子上。
我摸出烟包,抽出一支烟来请他吸,同时忙碌地回想过去。
二十余年前,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和满姐、慧弟跟着母亲住在染坊店里面的老屋里。同住的是我们的族叔一家。这位朱家大伯便是叔母的娘家的亲戚而寄居在叔母家的。他年纪与叔母仿佛。也许比叔母小,但叔母叫他“外公”,叔母的儿子叫他“外公太太”(注,石门湾方言,称曾祖为太)。论理我们也该叫他“外公太太”,但我们不论。一则因为他不是叔母的嫡亲外公,听说是她娘家同村人的外公;且这叔母也不是我们的嫡亲叔母,而是远房的。我们倘对他攀亲,正如我乡俗语所说:“攀了三日三夜,光绪皇帝是我表兄”了。二则因为他虽然识字,但是挑水果担的,而且年纪并不大,叫他“太太”有些可笑。所以我们都跟染坊店里的人叫他朱家大伯。而在背后谈他的笑话时,简称他为“太”。这是尊称的反用法。
太的笑话很多,发见他的笑话的是慧弟。理解而赏识这些笑话的只有我和满姐。譬如吃夜饭的时候,慧忽然用饭碗接住了他的尖而长的下巴,独自吃吃地笑个不住。我们便知道他是想起了今天所发见的太的笑话了,就用“太今天怎么样?”一句话来催他讲。他笑完了便讲:“太今天躺在店里的榻上看《康熙字典》。竺官坐在他旁边,也拿起一册来翻。翻了好久,把书一掷叫道:‘竺字在哪里?你这部字典翻不出的!’太一面看字典,一面随口回答:‘蛮好翻的!’竺官另取一册来翻了好久,又把书一掷叫道:‘翻不出的!你这部字典很难翻!’他又随口回答:‘蛮好翻的!再要好翻没有了!’”
讲到这里,我们三人都笑不可仰了。母亲催我们吃饭。我们吃了几口饭又笑了起来。母亲说出两句陈语来:“食不言,寝不语。你们父亲前头……”但下文大都被我们的笑声淹没了。从此以后,我们要说事体的容易做,便套用太的语法,说“再要好做没有了”。后来更进一步,便说“同太的字典一样”了。现在慧弟的墓木早已拱了,我同满姐二人有时也还在谈话中应用这句古话以取笑乐——虽然我们的笑声枯燥冷淡,远不及二十余年前夜饭桌上的热烈了。
有时他用手按住了嘴巴从店里笑进来,又是发见了太的笑话了。“太今天怎么样?”一问,他便又讲出一个来。
“竺官问太香瓜几钱一个,太说三钱一个,竺官说:‘一钱三个?’太说:‘勿要假来假去!’竺官向他担子里捧了三个香瓜就走,一面说着:‘一个铜元欠一欠,大年夜里有月亮,还你。’太追上去夺回香瓜。一个一个地还到担子里去,口里唱一般地说:‘别的事情可假来假去,做生意勿可假来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