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做人的底线: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诚信@做人的底线: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文章插图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有言:“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心底敬佩道德高尚的人的人,只能算作明白事理,而真正做到道德高尚的人,才是真正的圣人。

圣人在任何时候行事都遵守做人之道,那何为做人之道呢?

不外乎这三点: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 诚信@做人的底线: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01

不忘恩情,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有言:“无道无亲,长与善人。”

人活一世,要懂得常与人为善,且心怀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用心感受他人的善意以及生活的美好。

从前,有个少年人,父母双亡,家中贫困。

他读书习武十分刻苦,却无以为生,只得来到家附近的水边垂钓,用钓来的鱼换口饭吃,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水边上有位老人家,为人家漂洗纱絮为生,被唤为“漂母”,看着他可怜,便每日将自己的吃食分与他,日日如此,从不间断,少年人特别感激她。

后来,少年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了侯,始终记着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打探漂母的下落,以千金相赠报恩与漂母。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别人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本分。

这世间本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哪怕是父母,亲人,兄弟姐妹。

而当今社会,有一些年轻人,好吃,懒做,不知感恩,不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只会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让人避而远之。

做人,要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在不能偿还的情况下,也要铭记于心。

这样才不至于寒了人心,失了根本,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与温暖。

诚信@做人的底线: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文章插图
02

不失诚信,是做人的原则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言:“信不足,有不信。”

人一旦丧失了诚信,就很难再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而不守信的名声也会伴随一生。

从前,有个商人带着一批货物在水中航行,忽然,下起了大雨,一股大浪袭来将商人卷入水中。

商人大喊救命,这时附近的渔夫赶到,商人赶紧道:“快救救我,我给你一百两作为报答。”

渔夫把商人救了起来,可商人却只拿出了十两银子,说:“这是你的报酬。”

渔夫不接,说道:“你许诺的可是一百两,并不是十两。”

商人却说道:“你怎如此不知足呢?一下子得了十两还嫌不够?”

渔夫说:“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许诺给我一百两,就该兑现诺言。”

商人摇了摇头,不再搭理渔夫。

过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船又触礁翻了,那位渔夫也恰巧经过,商人喊道:“救救我,这次给你三百两银子。”

渔夫划过,头也不回地说:“喊相信你的人来救你吧。”

最终商人被淹死了。

《道德经第八章》有言:“与善仁,言善信。”

与人相处应真诚相待,说话应恪守信用,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商人便是因不守承诺,最终丢掉了性命。

不守诚信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止会遭受道德的谴责,还会产生信任危机。

人活一世,一朝失了诚信,就会沦为孤雁,无人再愿与之交往。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做人唯有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他人的信任,处处受到他人的欢迎,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