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

极目新闻首席采访人员 戎钰
“一次抢救性发掘 , 发现了一个不见于史书记载的神秘诸侯国……”近日 , 央视推出节目 , 邀请全国各大博物馆掌门人和文博专家“解锁考古密码 , 探寻历史文明” 。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 , 湖北曾侯世代墓成为主角 ,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曾侯乙尊盘惊艳亮相 , 而主持人的那句“至今都无法复制这件国宝”评价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 现代高科技为何无法完美复制数千年前的青铜器?来听听青铜器专家怎么解释 。
【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
本文图片

数千年前的制作工艺不可再得
承载着中华礼乐文明的青铜器 , 既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 也是青铜时代灿烂文明的见证 , 而铸造工艺堪称神乎其技的曾侯乙尊盘 ,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在《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中 , 主持人将曾侯乙尊盘称作“公认的春秋战国时代中 , 工艺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具” , 让观众看后叹为观止 。 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长方勤介绍 ,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 , 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 , 上面是尊 , 下面是盘 , “尊里装酒 , 盘里装水 , 可以用来温酒或者冰酒 。 ”器物结构非常复杂 , 形状异常精美 , 是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 目前是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
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
本文图片

据介绍 , 曾侯乙尊盘的尊高30.1厘米 , 口径25厘米 , 盘高23.5厘米 , 口径58厘米 。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 , 远看像云朵 , 实际是由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 , 它们相互盘旋环绕 , 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了4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 , 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皆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 。 而盘的制作则更为复杂 。
在早年的考古报告中 , 考古学者如是描述曾侯乙尊盘 , “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 。 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 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 , 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 ”考古界一致认为 , 曾侯乙尊盘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
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
本文图片

由于铸造工艺过于复杂 , 曾侯乙尊盘在《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中被认为是“无法完美复制、制作工艺不可再得”的青铜器 , “即便是现代技术 , 也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三维扫描建模 。 ”
无法复制的不仅是曾侯乙尊盘
就职于湖北省博物馆的青铜修复专家方晨1月11日告诉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 《中国考古大会》之所以称曾侯乙尊盘无法被复制 , 基于两方面考量 , “首先是出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考虑 , 如此国之重器 , 如非必要 , 不允许复制 。 ”其次则是因为尊盘的整体造型纹饰繁缛、结构复杂 , 整个尊体装饰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 , 盘体上装饰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 其精巧达到了先秦时期青铜器的极点 , “古代工匠用何种方法制作尊盘?现代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 一派认为是失蜡法 , 一派认为是范铸和焊接工艺 。 ”
中国考古大会|《中国考古大会》解密曾侯乙尊盘:再牛的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国宝
本文图片

据了解 , 2006年曾有考古专家运用失蜡法 , 耗时近20年复制了曾侯乙尊盘 , 但复制件在精湛程度和神韵上与原件尚有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