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元旦前后 , 电影《爱情神话》的热度不断攀升 , 年轻导演以上海衡复的梧桐深处作为烟火气息书写空间 , 用沪语演绎上海屋檐下的人文故事 , 镜头内外洋溢生活气息 。
城市空间是电影中故事展开的舞台 , 观众通过电影这种媒介认识和了解城市的建筑、街区 , 建立与城市更为深刻的情感联系 。 当前 , 上海正在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 电影艺术应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责任 , 打造“最上海”“有故事”的城市IP文化标识 。
电影是表现城市软实力的绝佳载体
电影和大都市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 电影记录着某个特定时间段里的特定空间 , 城市电影不仅记录和反映着现代城市生活 , 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以现代城市为标志的新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 , 两者通过“记录”与“影响”建构起一种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 。
电影因城而生 , 因城而变 , 具有城市性 。 电影诞生、发展于城市 , 城市给电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空间 。 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理论认为 ,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构成了“城市意象” , 还有学者把方言、文化等存在视作非物质性意象元素 , 这也是每个城市中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别之处 。 城市因素镌刻在电影作品的镜头画面、情节故事、人物性格中 , 被赋予主观情思 。
电影塑造着城市形象 , 也是人们理解、感受城市的一个视角窗口 。 城市空间是电影最为常见的故事舞台 , 塑造着观众对城市的感知与认识 。 那些广为流传的经典电影对城市形象的刻画 , 深刻地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 即使没有去过罗马 , 也可以通过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 , 与电影主角一起站在高处俯瞰罗马城 , 尽情包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 , 融入被称为“永恒之都”的罗马;如果曾经去过巴黎 , 也可以跟随《午夜巴黎》的男主角 , 再次漫步塞纳河畔 , 将真实的场景与自身体验建立起更为深刻的联系;观众就是更多的通过电影这种媒介的描摹与传播 , 认识和了解伦敦、维也纳、布拉格、西雅图的建筑物、交通等物理设施 , 更深入的体会被遮蔽的人文艺术理念、伦理精神建构等人文气质 。
上海电影已成为上海城市重要文化标识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 。 早在世界公认的电影正式诞生后的不久 , 1896年8月11日 , 法国商人在上海闸北西唐家弄的私家花园——徐园的又一村茶楼 , 放映了电影 , 自此 , 电影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 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 , 上海成为中国唯一的电影生产基地和消费中心 , “上海电影”一度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 。
电影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表征 , 已经构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影像群 。 一大批以上海为背景的影片 , 反复描绘上海万花筒式的多元风貌 。 在早期的影像中 ,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到40年代的《万家灯火》《天涯歌女》等 , 在众多优秀的上海题材影片中 , 很多有张力的情节都是利用上海建筑本身的特色空间来建构情节、镜头的 。 上海独特的城市空间为展示丰富复杂生活场景提供了多种叙事可能 , 电影与上海互为叙事表里 , 互相交织缠绕 ,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
上海取景魅力值与日俱增 , 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 。 伴随着城市升级、产业转型 , 城市空间蕴藏着丰富的戏剧性结构 , 海派风情十足的衡复风貌保护区 , 市井烟火浓郁的苏州河畔 , 以及大量的工业遗存、交通空间重构、老民居微更新都在不断充实上海的外景素材 , 让电影更有超乎想象的多样性 , 也赋予了建筑人格化的特征 。 遍布全城的红色文化气质、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富有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与电影互为叙事表里 , 互相交织缠绕 。 仅2020年以来 , 《1921》《大城大楼》《革命者》《红船:开天辟地》等多部电影里上海元素频频出现 , 有着强烈上海生活质感 。 近年来 , 跟随剧中人去取景地打卡 , 成为一种时髦的网络社交方式 , 上海取景的故事往往与城市中来来往往的人交心 , 共同勾画着一个充满底蕴与浪漫、欲望和奋斗的上海 , 让外界更能理解上海城市的品格、气质和魅力 。
- 鹤岗|恭喜马丽,又搞砸了一部电影
- 电影|影院为了宣传《水门桥》,拼出易烊千玺敬礼形象,成品大为震撼
-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看完这电影脑子不够用了!
- 现实|《姐说电影》No.4:娄烨电影坎坷的那些年
- 电影|《复联4》导演解释3小时片长 为防剧透将写公开信
- 电影|《反贪风暴4》路演开启 刘梦娜等演员即将现身禅城
- 电影|《反贪风暴4》:林德禄请停止拿烂片圈钱
- 电影|《反贪风暴4》的结局是为第五部做准备吗?
- 电影|有尺度,也有深度,这5部电影值得推荐,点赞收藏
- 现实|《独家头条》:一部具有现实质感的职场推理电影